平民歌唱的非典型胜利
胡晓 于 2004.06.18 14:14:42 | 源自:成都商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基于传播目的,
若侵犯阁下权益请来信告知。

“刀郎热”滚滚而来,他给音乐界、唱片工业带来的震动超出人们的想像。刀郎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文化、社会、大众心理特征也值得我们思考。面对刀郎热,我们需要一双冷静的眼睛和一个智慧的头脑。

刀郎火了。要想知道他究竟有多火,方法很简单。你只要拨打乌鲁木齐市114查号台,告诉接线小姐,你想要查询为刀郎出专辑的唱片公司,接线小姐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新疆德威龙公司的电话号码,而且不需要电脑语音的提示。

  • 音乐平民歌唱的一次非典型胜利

    刀郎的走红,缘于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发行。当“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的歌声在大街小巷回荡时,我们禁不住重新审视着手中的歌碟,这样一张薄薄的唱片究竟包含了怎样的魔力?

    6月10日上午,还在睡梦中的著名乐评人颜峻被记者的电话吵醒,一听到刀郎两个字,他似乎立刻“神志清醒”。对于这样一张火遍大江南北的唱片,颜峻的评价却简短到只有两个字----一般。“这是一张制作成本极低、录制也很简单的唱片。从配器、编曲上讲这张专辑很普通,甚至它的水准还略低于现在一般唱片公司的平均制作线,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状态。”

    而著名音乐人洛兵6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制作水准实在一般,其音乐理念也很陈旧,“听这张专辑我想到了当年李玲玉等歌手翻唱的《红太阳》系列,刀郎的翻唱走的还是这种老路子”。

    但颜峻认为刀郎的成功在于他把既有的旋律样式操作出了新感觉,“他的旋律糅合进了摇滚、新疆民歌等元素,他把这一切拿捏得恰到好处,让自己的音乐有了个性”。洛兵则把四川老乡刀郎的成功归结为他那沙哑的好嗓子,“刀郎的嗓子太抓人了,我真不相信四川男人能有这样粗犷的、有冲击力的声音”。正是这样的好嗓子弥补了唱片在其他方面的不足。

    颜峻对刀郎歌曲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刀郎最要命的一点是背离了流行音乐的时尚模式,对底层音乐进行了深入挖掘,让自己的歌在商业模式下幸存了一点可贵的真实。“他的歌是一种来自底层的声音,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初衷是缺少商业企图的。一直以来,流行歌坛都忽略了底层听众,刀郎对自身的底层气质进行了很好的开发,实现了平民音乐对商业歌坛的一次非典型胜利。”

    唱片工业给传统造星术一记清脆耳光

    我们已经习惯了迎接一位新生明星的模式,先从歌曲排行榜上听到他的声音,再从各种电视晚会中看到他的尊容,最后从报纸的绯闻与辟谣中对他耳熟能详。如何打造明星,唱片工业有一整套流水线似的生产模式。但是,刀郎的出现却给自命不凡的明星制造体系一记清脆的耳光。他没有歌曲MV、没有电台打榜、没有哪怕一场新歌发布会,他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火了。刀郎现象,给唱片业界带来震动也带来思考。

    低调,更高明的宣传?

    低调,似乎成了刀郎的注册商标,是他走红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哪怕面对全国蜂拥而至的媒体,刀郎依然固守着他对人群的距离。6月10日晚,刀郎的顶头上司、新疆德威龙公司总经理郑金标接受记者采访,谈的就是刀郎著名的低调。

    记者:发行刀郎的专辑真没做任何宣传?

    郑金标:还是有,如果那叫宣传的话。我们要求卖刀郎专辑的音像店每天至少将他的歌曲播放一小时。

    记者:在电台、电视台打榜更能达到这个效果,为什么没有这样做?是资金不够吗?

    郑金标:资金还是够的。各个公司有自己的操作模式,我们没有选择去电台、电视台宣传,是从商业角度考虑,我们希望低调一点。

    记者:难道高调就不能产生商业价值?

    郑金标:那么多公司花巨资宣传歌手,有的推几年都推不出来,这样的例子在唱片业比比皆是。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低调。

    记者:但是低调也可能好几年推不出歌手。

    郑金标:说老实话,刚开始我们不想推歌手,刀郎也不是职业歌手。我们只想做一张符合新疆市场需要的唱片。刀郎现在火了,说明他的音乐和唱功受到了肯定。他的低调其实是一种顺其自然。

    记者:刀郎现在的低调引起了大家的质疑,似乎他把不宣传变成了一种最好的宣传方式。

    郑金标:我们现在也在积极调整,随着新专辑的发行,刀郎会有选择性地对媒体曝光。我们不是把最初的低调变质成了新的炒作方式,但过度的曝光会成为刀郎衰落下去的催化剂。

    不具效仿力

    刀郎的走红模式在唱片业引起的震动是巨大的,曾想把刀郎招致麾下的著名音乐人宋柯告诉记者,刀郎的出现对唱片业界现有的造星模式是一种反讽,“现在的唱片公司对推歌手都太技术化了,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音乐风格,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宣传,说起来人人都头头是道。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歌手最终还得靠歌声去赢得市场”。流行音乐应该回归到最本质的元素:简单、好听、深入生活,这看似简单却是流行音乐最高的追求。刀郎很好地回归了这一本质,为唱片业提供了造星的另一种思路。

    宋柯也承认,刀郎的出现虽然给已经走得太远的流行音乐提出一次警告,但却没有多少公司敢借鉴他这种方式,不宣传、不打歌、不包装,唱片公司是不敢推出新歌手的。

    为了印证宋柯的观点,记者于6月10日拨通了著名音乐制作人王晓京的电话。正带着女子十二乐坊在新加坡演出的王晓京表示,自己早在去年就听过刀郎的歌了,“他没有任何宣传就红了,这是歌手魅力的最高体现,给我们业内人士很多思考”。当记者问他是否会效仿刀郎,也推一个重唱不重宣传的歌手,王晓京连声否定,“决不冒这个险!刀郎只是一个个案,现在谁敢不宣传就去推一个新人呢”?

    流行文化一个绚烂而短暂的奇迹

    烟花绽放在空中的那一刻是美丽的,但是这种美丽短暂得转瞬即逝。流行文化催生的明星也是如此。2001年的烟花是雪村、2002年的烟花是F4、2003年的烟花是阿杜。今年,轮到刀郎了。等到明年,刀郎依然绚烂吗?我们是否又在期待下一个烟花?

    “刀郎很快会过去。”音乐人颜峻很干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再低调、再执著,也逃不出流行歌手的宿命,他终究会被新的流行英雄所取代。”颜峻认为,刀郎带给我们的音乐并无太大的新意,歌迷是喜新厌旧的,当他们对刀郎的沙哑声音、沧桑感习以为常的时候,遗忘只是迟早的事情。对于刀郎未来的命运,乐评人洛兵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心。他表示,刀郎想在乐坛走得更远,必须对自己的音乐进行突破,而如何有尺度地进行宣传也将是他面临的一大难题。

    不过,对于刀郎未来的命运,宋柯持乐观态度。“刀郎的生存能力很强,他不是普通的歌手,他有很强的创作能力,这足以支撑他在歌坛走下去。”宋柯承认,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刀郎的歌迷会有所流失,但是他的音乐会吸引一批固定的听众。对刀郎不离开新疆的做法宋柯大加赞赏,“南橘北枳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他必须走一条有个性的音乐之路,这才能保证音乐生命的长久”。

    社会心理我们进入一个反偶像时代

    刀郎的走红,不是孤立的个案。“刀郎现象”已经跳出流行文化的小圈圈,反射出了大众社会心理的新特征。这个嗓音粗糙、不爱抛头露面的四川男人能迅速俘虏大众的心,似乎在预示着我们已经具有了反偶像、反名人的情结,不是偶像才能最终成为偶像。

    仔细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刀郎。西湖边有一个杭州刀郎,他叫万锋,杭州电台深夜节目“悄悄话”节目主持人。万锋谈性,从不会温柔细语,他常常在节目中破口大骂,还会顺带把打进热线的听众也教训一通。“万锋骂性”名气渐长,杭州城里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广播偶像。

    大洋彼岸,也有一位刀郎,他叫黄威廉(孔庆祥),留学美国的中国香港青年。五音不全、毫无台风的他在歌唱比赛中失利,但他镇定说了句“我已尽力,了无遗憾”。就这样,他一夜之间红遍全美。出唱片、参加演出,这位没有丝毫明星像的小伙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国偶像。

    音乐人颜峻称,多年来,人们都在追求着高雅、品位和格调。苦撑了这么多年,回头看看,离自己生活最接近的才是最真实的。于是,回归成了人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市民文化悄悄抬头,草根文化迅速崛起,刀郎的出现正吻合了我们回归的心态。刀郎不是偶像,他和我们一样普通没有距离感,但他又能用歌声打动我们,“我们爱他,其实就是爱自己以及深陷其中的并不完美的现实生活”。

    采访手记

    作为一名娱记,每年我们都在期待新的明星。当2003年的阿杜刚刚退潮,刀郎来了,今年就是他了。“刀郎热”来势汹汹且带有戏剧性,他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了我们对于音乐界、唱片工业以及流行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今天,追星似乎已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举动,其实,对明星的关注并不代表着肤浅和幼稚,关键是看,你是否有冷静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