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动镜头入门指引
夏昆冈 于 2010.05.24 10:22:38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38/347

很多摄影爱好者有手动头情结,手动头结实耐用,大部分价格还很便宜,得到了很多腰包不鼓的发烧友的热烈欢迎,那些腰包很鼓的老烧,对手动头也情有独钟,因为很多老镜头具有很特别的韵味,这种韵味是那种把光学当作艺术的时代才有的。

使用手动镜头,对培养正确的摄影习惯也大有帮助。数码时代的相机,自动化程度很高,拍摄过程简单到了只需轻按快门,结果也导致了一些不少用户不珍惜摄影机会,构图也没那么讲究了,用光也没那么讲究了。其实,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应该是一次创作。使用手动镜头,需要经过一次对焦,一次测光,从决定拍摄到按下快门,这中间的时间比较长,拍摄者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把这张照片拍得更有味道,这对提高拍摄水平大有帮助。

怎么把手动头用到数码机身上呢?本文就说说数码机身如何玩手动,给菜鸟们一个入门指引。

玩手动头的条件

不是所有的数码机身都适合接手动,首先需要明确2个先提条件。

需要注意法兰距和法兰卡口直径的问题。会有什么问题呢?假设我们有一台数码机身,它的法兰距是45mm,法兰卡口直径55mm,还有2两支镜头,镜头A的法兰距为40mm,法兰直径45mm,镜头B法兰距50mm,法兰卡口直径58mm。那么镜头A是无法很完美的使用到这台机身上的,因为镜头A的法兰距小于机身的法兰距,它很难实现与机身的正常合焦,镜头较小的卡口直径,也无法提供足够大的像场。而镜头B可以与机身完美配合,它们之间的法兰距差可以通过转接环厚度补足,镜头法兰卡口直径差也可以通过转接环来解决。

机身测光的问题。不是所有品牌的所有机身都适合使用手动头。数码机身使用自动镜头时,会将镜头当前的光圈值、焦距值等信息传回机身,机身为这些参数作一些判断,例如判断当前使用的是否自动镜头。有些机身,如果发现外接的不是自动镜头,会拒绝测光,这为使用手动镜头带来很大的麻烦。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大部分机身能够在使用手动头的情况下依然提供自动测光功能,有的型号甚至还可以通过手动设置焦距的方式激活机身防抖。在玩手动头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这些信息。

另外,还得注意一个等效焦距的问题,不是所有机身都是全画幅的感光器,因此在使用这些老镜头时,50mm焦距的镜头提供的未必都是50mm的视野。这涉及到一个等效系数,佳能的APS画幅等效系数为1.6,索尼、尼康的APS画幅系数为1.5,4/3和M4/3的系数为2。将焦距X等效系数,就得到了等效焦距。50mm焦距的镜头,装在佳能APS机器上,等效于80mm,装在4/3系统上,等效于100mm。随着等效焦距的变长,其焦外的虚化能力也会随之减弱。如果你擅长使用胶片单反,转向数码机身加手动头时,需要有个适应过程。

把手动头接上去

本文将以奥林巴斯E-PL1为例,说说手动头的玩法。

  • M43系统法兰距仅为2cm,而手动头的法兰距大部分为4-5cm之间,法兰卡口直径也大于M43系统,因此在转接上不存在任何问题。而且E-PL1在使用手动头的时候,大部分自动功能仍旧可用,例如滤镜、测光等,可以说,E-PL1是玩手动头非常不错的选择。

  • 在本例中,我们使用了这么一套“手动套装”,E-PL1一台,M43/43转接环一只,43/M42转接环一只,M43接口的镜头两支,分别为Pentacon 135mm F2.8和Helios 58mm F2。如果是新手,可能搞不清什么是M42,什么是M43。M43即 Micro 4/3系统,而M42与M43没有任何关系,M42是1949年到197x年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的镜头卡口规范,镜头采用螺口与机身相连,安装镜头时,就和上一颗螺丝一样。

  • 我们在看看如何将镜头安装到机身上。本例中使用了两个转接环,如果我们手头有M42/M43的转接环的话,就仅仅需要一只。

  • 将转接环装在镜头上后,就是这个样子。你可能会有个疑问,M43/43转接环不是奥林巴斯出品的电子转接环吗?没错,但电子功能在转接手动头时并没有任何功能,只有在转接老的4/3镜头时,才会有用。

    特别强调一下,我们的这组图片,只是为了展示如何转接老镜头。用E-PL1配合不同的转接环,几乎可以转接所有的手动头。千万不要认为转接手动头只能用M42螺口镜头,转接时必须2个转接环。

    了解适用的模式

    完成转接之后,就可以开始拍照了。E-PL1有多种拍摄模式,例如A、P、S、M等多种模式,到底哪种最适合手动拍摄呢?先的需要知道几种模式的特点。

    • A模式:即光圈优先,相机通过测量进光量来确定曝光时间。
      P模式:即程序自动模式。相机自动调整光圈和曝光时间。用于手动时,它与A模式没有区别。
      S模式:即曝光时间优先模式,相机根据曝光时间的长短来调整光圈。手动头的光圈不能被机身控制,所以S模式不适合接手动头拍摄。
      M模式:即全手动模式,这种模式不适合一般拍摄,但在摄影棚拍摄时,就需要使用到这种模式。
      相机上还有艺术模式或者其他场景模式,大部分相机在使用手动头时,这些模式也都可用。

    拍摄时,还需要考虑取景模式。主要有两类方式,电子取景模式和光学取景模式。

    电子取景又分作两种,一种是使用电子取景器,这类情况比较少,E-P2/E-PL1可以通过外接电子取景器来实现。另外一种电子模式即LiveView模式,现在大部分所有可换镜头相机都支持这种取景模式,它通过机身液晶屏来显示实时显像。这种模式配合局部放大,可以实现很精确的对焦,LiveView模式还可以轻松实现高机位和低机位的拍摄,但它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在强光下,液晶屏的显示效果会打折扣,影响对焦效率。

    光学取景器主要就是通过机身光学取景器实现,使用光学取景器可以不受环境光的影响,它在各种强度的环境中都可以很好的使用,但它也有缺点,现在的自动相机对焦屏没有裂像或者毛玻璃对焦等辅助对焦功能,在使用手动时,对焦精度难以保证,有些爱好者通过换裂像屏的方式来解决。

    两类对焦方式各有好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应拘泥。

    开始实战

  • 即便是手动头老玩家,也不敢吹嘘自己的对焦速度比得上自动对焦,人的反应没法和机器媲美。因此玩手动,拍摄的对象大部分都是相对静止的物体,只要物体能保持静止,或者在短时间内保持静止,就可以成为手动头“射击的猎物”。上面的一组图片,属于手动头拍摄中最适合拍摄的对象或者场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或者你不太熟悉这个镜头的对焦手感,都会导致对焦速度变慢,但习惯之后,15秒中内完成对焦不是太大的问题,使用手动头并不会丢失太多的拍摄机会。

    如果要拍摄相对动态的物体,又该如何处理呢?

  • 这有分作两种情况,例如上图中奔跑的小孩,其实并不要求对焦绝对准确,这个时候需要的速度,如果纠结于完全合焦,就会丢失拍摄机会。在遇到类似场景时,应该快速的判断是否按下快门。在某些作品当中,会适度的失焦,来表达一种虚幻或者迷离的气息,或者一种运动的感觉。

  • 如果类似于这种模特走秀的场景,对焦要求准,但手里只有一支手动头,该怎么办?如果追着模特对焦,显然是不明智的,此时应该在模特走过的路径中“设下埋伏”,对准某个点位,然后等待被摄的模特走入到此点当中,要毫不犹豫的按下快门。这种拍摄方法,适合用手动头拍摄蜜蜂、行人等,如果使用熟练,获得清晰的图像是不成问题的,需要的只是耐心。

  • 手动对焦效率并不高,但强在可控性。这张照片拍摄于深圳机场,当日大雨,所有航班全部长时间延误。我们透过登机口观察室外雨势时,看到玻璃反射了一个女乘客无奈等待的样子。于是镜头对着室外拍摄了这张,如果使用自动对焦,可能会合焦困难,而使用手动对焦则很轻松的捕捉到这个画面。

  • 这张照片拍摄于酒店宾馆。这种环境光差较大,亮的地方很亮,暗的地方很暗,如何拍出不死白或者不死黑的照片呢?诀窍在测光。使用手动镜头有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测光。使用自动镜头时,半按快门就会自动完成对焦与测光,这时的测到的快门速度未必是合适的,当日使用自动镜头时可以使用AEL单独测光,但用起来并不是特别方便。而使用手动头时,对焦时依靠手工旋转对焦环完成,而半按快门时则是测光,因此测光时,并不需要对着焦点部分测光,通过LiveView能够实时的检查测光是否正确。这张图是对准电脑屏幕测光的。

    关于测光模式,与使用自动头的时候差不多,是全局测光还是区域测光还是点测光,需要根据场景灵活运用。使用手动头时,能够最快速获得准确曝光值的是使用区域测光加长期积累的经验,正确使用测光模式和方法,配合LiveView实时观测,获得十分准确的曝光值是很简单的事情。

    手动头是否适合棚拍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 在摄影棚中拍摄,尤其是静物拍摄,手动头与自动头使用方法差异非常小,如果使用引闪器,那么他们之间的差异会更加小。这张电动工具的照片就是在棚中拍摄完成,光圈F16,曝光时间1/160秒,使用自动头是也同样是这种设置。如果你先将光圈缩小到F16,然后你会发现悲剧降临,不管是使用光圈取景器还是LiveView取景器,都会变得很暗淡,原因在于进光量太小,影响取景,解决办法是,先使用大光圈对焦,完成后缩小光圈。为什么使用自动头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自动头只会在拍摄前的一瞬间,将光圈缩小到指定值,在取景时,会尽可能的保障取景用光。

    使用这些老镜头时,还需要注意拍摄角度的问题。这与当年镜头的制造工艺有关,当年的光学设计师把镜头当作光学艺术品设计,很多老头都具有很浓郁的人文韵味,但限于当年的工艺或者整体科技水平,大部分手动头会存在抗眩光能力很差的毛病,如果逆光或者侧逆光的拍摄,或让整个画面变灰,使用这些镜头时,应该尽量避免逆光拍摄。

    黑白后期的一些小技巧
  •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1;焦距=0毫米;日期=2010.05.16 11:32:06;光圈=F0.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32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镜头=手动
  • 手动头玩家大部分还有黑白胶片情节,总希望用数码相机拍摄出黑白胶片味道的黑白片了。这里面有两个要领需要掌握,数码感光器对色彩的反应是线性的,而胶片不是。感光器的成像风格也与胶片不同,大部分胶片具有很强的颗粒感,类似于噪点,但这些颗粒的外形特征并不同于噪点。其主要区别在于,胶片的颗粒边缘是圆润的,整体看上去比较软,而噪点的边缘是坚硬干燥的,所以它们对质感的影响完全不同。模拟黑白胶片,应该调整色彩曲线,这方面可以去查阅一下老资料,看看这些老胶片的感光曲线。而颗粒感可以通过绘图软件添加噪声的方式实现,但需要设置好噪点的类型,圆润的噪点才更接近胶片的颗粒感。

    本篇文章旨在抛砖引玉,如果能帮助菜鸟更快速的接触手动头,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这篇文章就很有价值了,谢谢阅读此文。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223.104.020.***
    223.104.020.***
    发表于2021.03.02 15:29:30
    70
    220.200.041.***
    220.200.041.***
    发表于2015.11.07 01:22:16
    69
    111.165.054.***
    111.165.054.***
    发表于2014.04.12 17:31:25
    68
    116.207.212.***
    116.207.212.***
    发表于2013.11.05 22:31:46
    66
    058.211.***.***
    058.211.***.***
    65
    058.211.***.***
    058.211.***.***
    64
    218.064.068.***
    218.064.068.***
    发表于2013.08.20 15:26:54
    63
    123.138.027.***
    123.138.027.***
    发表于2013.05.20 13:48:10
    61
    219.130.174.***
    219.130.174.***
    发表于2012.02.23 16:26:14
    60
    03
    这样用好烦。
    发表于2012.02.10 01:32:08
    59
    180.223.018.***
    180.223.018.***
    发表于2011.12.31 22:58:23
    58
    220.162.147.***
    220.162.147.***
    发表于2011.11.15 18:28:37
    57
    218.028.045.***
    218.028.045.***
    发表于2011.10.24 15:56:07
    56
    120.083.154.***
    120.083.154.***
    发表于2011.10.21 20:21:44
    55
    123.235.189.***
    123.235.189.***
    发表于2011.08.03 18:19:25
    54
    03
    谢谢分享,好文章。
    发表于2011.06.05 19:42:22
    53
    03
    发表于2010.10.10 17:40:10
    52
    03
    手动对焦眼睛流泪不止

    有时候还对错

    悲剧啊

    更悲剧的是我是戴眼镜的
    发表于2010.10.10 11:46:10
    5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389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