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柯达面临危机,谁还在玩胶卷?
姜晟颖 余其芬 于 2012.02.11 09:25:08 | 源自:申江服务导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8.88/71
今年1月19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从上世纪80年代的行业老大到而今面临危机的暮色下的巨人,数码摄影的侵袭和过于庞大的企业构架让这个老大哥的路越来越艰难。

而这一次的柯达危机,让“胶片”这个看似老旧的古董级词汇又一次“红”了起来。大家惊讶地发现,即便数码相机已然占据了摄影的大众市场,胶卷和胶卷相机也并没有如3.5英寸盘那样就此销声匿迹。依旧有人会在旅行时带着旁轴的老相机,再背上一卷卷胶卷,用底片记录旅行所见,也依旧有人会在暗房里小心翼翼地等待影像显出的那一刻。

越来越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加入到这支队伍里,把老相机玩出文艺味儿。色彩、质感以及从按下快门到看到照片之间漫长的等待,都是他们选择玩胶卷的理由。他们用自己对于摄影对于艺术的独特视角,赋予胶片新的生命。他们在这个快捷至上方便为王的数码时代,依旧坚持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快门声响。 他们都相信,柯达和胶片,都不会死。

  • ●胶卷达人:快门变“慢门”

    吴逸华买过现有几乎所有型号的柯达胶卷,家里的存货堆起来可以占满整个书桌。这个80后中段的大男孩在小的时候并没有拿过相机,却在2009年爆发对摄影的热爱,一发而不可收。

    和大多数当时入门的摄影爱好者一样,他从数码装备开始了自己的快门时光,尼康的数码相机,定焦变焦的各式镜头,拍风景也拍妹子,按快门按到手抽筋。“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接触胶卷的,数码拍多了,发现自己后期喜欢颜色厚重的质感,就是胶卷的质感,与其后期越做越像胶卷,还不如就用胶卷拍照。”就这么迷恋上了胶片机,相机、胶卷、光圈、快门,从头起研究,如何调节光圈值?怎么控制景深?什么叫做快门优先?自从开始用胶卷,吴逸华发现拍照原来也可以是一件“慢动作”的事儿。每一次按下快门前,都要深思熟虑照片的构图、曝光、色彩,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想象自己的成品会是什么样子,快门几乎变成“慢门”。他拍完一卷的速度极其缓慢,喜欢在夜深人静,把底片扫描进电脑,细细观赏自己作品的样子,挑选出满意的,再去冲洗,不再有改动巨大的后期PS,而是用慢心态对待每一张照片。“就是现在冲印实在太麻烦,有自己的暗房就好了。”有一间自己的暗房,是他最大的梦想。

    而今,一台佳能A-1,一台尼康FM2和一台德国产的禄莱6008,照相机、胶卷和拍的照片,是他最大的财富。他喜欢带着他的佳能A-1扫街,用柯达portra400负片拍风景。“用胶片机的时候,摄影会变成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整个心情也会慢下来,数着数,珍惜每一张底片。”他说,胶片相机让自己安静下来,抱着自己拉风的禄莱好像抱着情人。“不同的胶卷,会有不同的颗粒和色彩,照片洗出来会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你在最初并不知道,心里的忐忑会一直持续到你看到照片的那一刻。数码确实方便,但却消解掉了许多拍照的乐趣。”当然他也不排斥数码技术,把拍好的照片放到自己名叫“幸运瓦咔咔”的微博上和好友们分享,借助网络认识更多的同好。“技术始终只是一个载体,关键是对摄影的理念。”

    ●胶卷店:最近有不少客人来囤货

    在上海玩胶卷的小青年老青年大都知道“老张小张”,这对父子开一家叫上文照相的胶卷店,在圈子里颇有名气。小店是不少胶卷玩家的“弹药库”。老张和小张轮班,做着越来越小众的胶卷生意。

    推开店门,货柜上满满当当都是各种各样的胶卷,老张一一给我介绍,店里一共有18种柯达胶卷,还有乐凯、富士、上海牌等诸多品牌。柯达胶卷便宜的11块钱一卷,一卷36张,贵的则要将近50元一卷,且一卷只有12张。再贵些的全画幅,17块钱一张底片,那可不是人人都玩得起。

    老张自己也是摄影爱好者,年轻的时候喜欢到处拍照,现在要照顾生意,反而走不开,“卖胶卷,我也不知道多少年了,也不知道还能再做多少年。数码相机方便,不用跑店家冲洗,数据线一接就导到电脑里了,胶卷,也只能沦为小众了。”

    老张是看着胶卷业一点点垮下去的。十年前,胶卷和相机是普通上海人家的标准配置,高峰的时候,一天可以卖一千多卷胶卷。这十年,胶卷的销量直线下滑。“不少上海小囡已经不知胶卷为何物了。”不过,老张也发现,“这两年,来买胶卷的年轻人倒是越来越多。”

    有的,是翻出了家里的老相机,居然还能用,来这里配上胶卷,偶尔体验一下过去的记忆。也有的,从票友升级为发烧友。“对于摄影爱好者,胶卷还是有独特的魅力的,现在的数码技术拍出来,始终还是不如胶卷立体,有质感。” 儿子小张则有些悲观,“胶片业可能会消失吧”。在他看来,很多人都是因为一份“情节”而坚持使用胶片摄影的。“不过,最近生意到还挺好。”父子俩还一起经营了一家淘宝店,柯达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传出,也有不少客人来囤货,“原本5卷一买的老客人一下子买40卷,还有不少外地的20卷以上的订单。”

    采访期间,店里不时有年轻人入内,买上两三卷胶卷。他们大都和吴逸华一样,并不相信胶卷真的会停产。“全世界还有那么多爱好者,柯达不至于对粉丝那么残忍吧。”一个年轻人说。

    “要是柯达胶卷真的停产了……”老张叹了口气,“那只能改卖别的了”。

    ●胶片相机咖啡店:也卖摄影梦

    “Sdodo_camera_café”是一家藏在上海永康路小弄堂里的咖啡馆,也是胶片摄影爱好者们的小根据地。

    推门进去,角角落落点缀着不少老相机,有的金属壳子,一副低调深沉的德国范儿,有的则是彩色塑料壳,欢快简约。这儿卖咖啡,也卖二手胶片相机。

    方霄鹤是店主之一,这个爱好摄影的理科男2008年和朋友一起开了工作室,2009年相中了永康路上的老房子,于是有了这家卖相机的咖啡馆。小方喜欢拍照,小学的时候就拿着爸妈的珠江牌单反,后来依着科技杂志邮购素材,自己DIY了一个照相机。进了大学以后,像当时的热爱动手的文艺青年一样,参加社团,钻进暗房,摆弄起显影液和放大机。“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门实验课。”

    小方的老相机货源颇多,大多是国外淘来的,印度的集市、德国的二手店、法国的跳蚤市场,看到喜欢的相机,总是忍不住入手。咖啡店的墙上挂着一个好看的小相机,外面套着橘黄色的壳子。小方介绍说:“这是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产的半格相机,每拍一次用半张胶卷,原本可以拍36张的胶卷,用它就可以拍72张。当时经济危机,这样的相机特别流行。”还有一台造型憨厚可爱的,据说是上世纪50年代东德pentacon产penti。

    把玩这些外表或精致或可爱的老相机,你会发现每台相机的快门声都不一样,有的是清脆的“咔嚓”,有的则是响亮的“咔塔”,还有闷闷的“呲”一声。

    这儿来来往往的文艺男女颇多,也有不少专业的摄影师,咔小西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胶片相机的坚定使用者,而不用数码相机的原因是:“太贵了。买不起。一套一万元的胶片机能达到的效果, 万块的数码产品也赶不上。”

    “我觉得胶片总可以活下去的,就我认识的,在上海坚持用胶片拍照的摄影师,就有不下百人,这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团体。”对于胶片的未来,小方很乐观。这两年,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很多年轻人来买胶片相机,“这几年胶片行业其实一直在回暖,哪怕柯达申请破产保护,胶片依旧是它赚钱的业务,并没有外人想得那么惨淡。”

    小店也会定期组织和胶片相机有关的活动,比如进暗房学冲照片,制作一台收工的针孔照相机……来报名参加的人不少,小方正筹谋着把暗房换到更大的房间,方便更多人一块儿学着洗照片。

    他说:“我希望通过这家店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归胶片,也想给喜欢胶片的人一个交流的平台。”

    ●微调查:我为什么用胶片

    • 为什么用胶片?摄影爱好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文艺有的自我有的实际。看看有没有一个理由,让你动心了。

      @Cici:胶片机没有“回放”功能,你不知道你当时拍出来的效果是怎样的,只管用心地拍好每一张,而后等待冲洗出来的惊喜,或好或坏,充满了期待。当胶卷冲洗出来,当拿到片子的时候,之前拍照的场景,在时隔一段时间又再一次浮现你脑海,更多时候,你是在回忆、感想。
      @暖小安:胶卷一卷36张,烧胶卷的同时,你每按一次快门,都会思考、会珍惜、会谨慎。
      @咔小西:数码的东西太贵,前期投入太大,同样的效果,数码可能要比胶片机贵上十倍。
      @再别长安:习惯了,从小时候起就拿着家里的海鸥拍照,一直在用胶片机,进暗房像一种瘾,戒不掉。
      @Xpress:胶片的成品更加有质感,是像素所不能替代的,相纸和阳光的感应,就好像魔术,不用PS,就可以让一切都变得很美。
      @快门控:电子元件会老化,全机械的胶卷机会比数码机更耐用啊。

    ●背景资料:胶片小历史

    • 1822年,法国发明家瑟夫-尼埃普斯留下第一张永久性照片。他在玻璃板上铺了一层沥青,在阳光照射后凝固。然后将玻璃板放在暗箱中,曝光8小时后,用薰衣草油洗去未曝光的软的沥青,玻璃板上留下黑的固体部分。
      1851年,一个名叫雷维-希尔的美国浸礼会牧师宣布他完善了彩色照相术。他在获得专利之前拒绝透露技术的细节,因此当时没有人相信他。直到1856年被人们当成骗子时才向公众介绍了他的方法。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1887年物理学家和发明家加布里埃尔·乔纳斯·李普曼,在摄影基础上创造了通过干扰现象重现色彩的方法,并于1908年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此方法后来被称为“李普曼光谱感光板”。
      1888年柯达一号箱型相机推出,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在摄影方面有了一试身手的机会。一旦拍摄完一百张照片,机主需要将相机寄回柯达公司以冲洗照片,价格为每张10美元。柯达在销售中承诺“你只须按一下按钮,剩下的就交给我们来做”。
      1900年如果说柯达一号箱型相机将摄影推向了普罗大众,那么纸箱相机的发明则将此过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架相机使得低成本摄影流行起来,并引领世界进入快照时代。这个纸箱相机提供简单易用的控制功能和1美元的照片冲洗价格。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E-PL5降噪差了些,D600锐度差了,NEX-5N好于X-E1.

    FFT分析加主观.
    发表于2013.04.08 00:18:17
    6
    03
    E-PL5效果最差,涂抹效果明显,细节丢失严重,很多区域暗部几乎糊成一片,边缘锐化最明显;
    NEX 5N 情况要稍好,但噪点比较明显,边缘锐化也比较明显;
    X-E1更好,白平衡要偏冷些,细节明显要比前2者更好;
    D600影调丰富,注意挂绳圈上的金属把柄在上盖反射出影调,D600的影调最丰富,X-E1次之,但已能观察到X-E1的过渡要粗糙些(涂抹效果?)。楼上有人提到D600的垫布有涂抹效果,在我看来是景深问题造成的,5N的景深最大。
    以上是本人用ACDSee Pro 2.5,在DELL U2410显示器上的观察结果。
    发表于2013.04.07 23:50:15
    5
    03
    发表于2013.04.07 17:15:08
    2
    03
    发表于2013.04.07 16:11:30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94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