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飘零,衰草逢春——莫扎特的四首圆号协奏曲
赵鑫珊 于 2012.08.09 19:50:28 | 源自:莫扎特之魂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8.00/8
圆号,即法国号,是莫扎特最喜爱的乐器之一。他通过圆号,吹出了内心的正中和平同外部世界山静秋鸣的交感;吹出了灵魂天涯飘零,衰草逢春的苦与乐;也吹出了他的长年旅行生涯的内外阅历和体验。

交响乐队的铜管乐器组包括小号、圆号、长号和大号。圆号来自猎号。德国人把自然圆号称作森林号角,可见在这种乐器身上带有多么浓烈的森林、高山牧场和草地的气息!维瓦尔第和巴赫在他们的协奏曲中也常爱用这种乐器。当然还有亨德尔的《水上音乐》。莫扎特对圆号好像有种偏爱。他的内心苦闷和郁积,好像只有通过圆号同交响乐队的协奏才能散解,才能将青春的匆匆脚步留住似的。比如他在《C小调交响曲》,即作品第550号中便用到G调圆号。在《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三乐章,由于圆号加入到弦乐中,顿时便产生了非常亮丽的音响。在四首圆号协奏曲中,莫扎特则把圆号这种乐器的功能和特点发挥到了极至,令人叫绝。1782—1786 年(即26岁至30岁),莫扎特连续为好友莱伊特盖伯写了四部圆号协奏曲。(莫扎特有为好友写曲子的习惯。而且这类作品在他的所有乐曲中占较大比重。莫扎特对莱伊特盖伯的友谊甚笃。他的奶酪店很小,挣来的钱只够供他继续参加音乐会。他一时无力还债,莫扎特劝父亲不要逼莱伊特盖伯还清。)

  • 莱伊特盖伯原在萨尔茨堡宫廷乐队任圆号手,后来辞职, 向莫扎特父亲借了一笔钱在维也纳开了一家奶酪店,但仍醉心于音乐。莫扎特认为他是一位很优秀的圆号手,只是头脑过于简单,因而在第二号圆号协 奏曲的总谱上用幽默的口吻写了题词,说献给莱伊特盖伯这头蠢驴、公牛兼傻瓜,时1783年5月27日于维也纳。这便是《降E大调第二圆号协奏曲》(作品第417号)。这首协奏曲有不少高深尖的技术问题。莫扎特倒并不是故意给莱伊特盖伯出难题,刁难他。莫扎特知道他有精湛的技巧,音色明亮、富丽堂皇,且有穿透力。两百多年过去了。即使是在今天,圆号这种乐器经过不断改进其自身的结构,这部协奏曲对独奏家来说也仍然存在着一些棘手的技术难题。当然,莫扎特之所以这样写,自有他的逻辑。他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有点像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的存在。他并不是想故意为难今天的实验专家。因为引力波非常非常微弱, 人们很难验证它的存在。技术装置一直面临高深尖的难题。) 因为只有通过这些高深尖的演奏技巧,莫扎特的内心世界才能被完整地表达出来,才能一哭倾城,一叹下霜,连水底的鱼都会纷纷游上来聆听。它的第二(慢)乐章具有纯朴悦耳的歌唱性质。圆号独奏声部的长长弧线起伏,颇有水之涟漪而多姿的优美,是展示圆号这种乐器丰满音色和透明音质的一部杰作。第三乐章建立在一个简洁、单纯的军号式的主题上。独奏圆号吹出了一个狩猎的号角,仿佛浓雾已消失,阿尔卑山的混交林便霍地一下展现在我们面前(是的,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有好些森林景观。圆号的前身是猎号。莫扎特偏爱模仿猎号):

    笔者忘不了独奏圆号(Solo Horn)吹出的这个主题。三十多年来,该主题常常回响在笔者的心灵深处。它仿佛是一种呼唤,呼唤现代人的灵魂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回到山村人夜归、时闻隔林犬的去处。

  • 说出来你也许不信,近年来,正是这个猎号式主题启示笔者去写一本专著:《德国森林与德国文化》。在该协奏曲中,莫扎特多次重复猎号式的叠句。我们的灵魂正是在这些叠句中得到单纯的恬静和甜美的安慰。当年莫扎特使用的乐队十分精干,只动用了两支双簧管、两支乐队圆号(除独奏圆号外)和传统的弦乐组。(莫扎特还加用了一支拨弦古钢琴和一支大管)

    莫扎特的圆号在我们现代人的内心深处唤起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怀。

    真正的音乐家没有一个不是大自然之子的。对大自然景观的态度,是检验一个人是不是大音乐家的重要标准之一。比如柴可夫斯基对俄罗斯大自然就很发狂。在他的书信札记中,这位俄国作曲家经常用优美的散文笔触写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爱:“我爱我们俄罗斯的大自然胜过一切。俄国的冬景对于我来说是美妙无比的。”莫扎特尽管很少写出这类露骨的文字自白,但他的圆号却清清楚楚地吹出了他对森林和原野的心向往之;吹出了他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的体验和心境。他长年的旅途见闻和丰富的外在阅历不能不反映到他的音乐中来。

    莫扎特从小就喜欢旅行。他一生部受“静极思动,动极思静”心理原则的支配。1769年12月,13岁的莫扎特写信给母亲:“我的心因为纯粹的快乐而狂喜,因为这次旅行使我高兴得心花怒放,因为马车里很暖和,因为我们的马车夫是个勇敢的伙计,只要道路好走,他就把马车赶得像一阵风……” 谁能说,莫扎特不会将这类内外阅历铸成他的音符呢?他特别爱用圆号把这类阅历极透亮、流畅地吹奏出来。

    我们甚至想说,如果你没有乘坐马车从维也纳到曼海姆的经历,哪怕只有那么一次,你就不能百分之百地把握莫扎特的音乐。他的四首圆号协奏曲绝对同他的多年旅行有些关系。

  • 他的《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写于1782年,作品编号为412。在总谱手稿上,他对莱伊特盖伯开了一连串的玩笑。在独奏圆号进入处,莫扎特写道:“别慌!——给你,驴先生,现在吹吧——急板——快!——不错!——勇敢些——吹清楚些——畜牲——哦!你吹得太低了——唷——天啊——不错,可怜的东西——哦,傻瓜不高兴——啊,你听我笑死了——救命啊!——喘气!——吹啊,吹啊!——这下稍为好些了——永远没有个完吗?” 莫扎特生性幽默,语言文字不免尖刻。1782年这年对莫扎特的一生是很重要的。因为他在这年的8月结了婚。

    《降E大调第三圆号协奏曲》(作品第447号)写于1783年。它被公认为是莫扎特最好的一部圆号协奏曲。第一乐章,快板,曲子优雅动听,颇有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的况味,像是莫扎特在向我们叙述他在旅途中的愉快见闻和心境。

    第二乐章又名浪漫曲。从这个柔板中,从森林号角的吹奏中,我们这些发烧友甚至用心眼看到了欧洲的针阔混交天然林;看到了树木的落叶、落枝和倒木;看到了山毛榉和檞树林上空的云彩变幻……

    哲学家偏爱单簧管和圆号的音色、音质。因为它们善于将世界的诗结构吹出来。将莫扎特之魂圆号化,同将它单簧管化都是很迷人的,很勾魂的。尤其是莫扎特用圆号吹出了一头苍鹰在针叶林的上空盘旋,松鼠在树干上跳跃……当然,在莫扎特的圆号声的背后常有一种很优美、很忧郁的哭声。正如1886年9月20日柴可夫斯基所说:“我深信,莫扎特是‘美’在音乐领域所能达到的最高点。谁也没有像他那样令我痛哭……” 这样的哭是种幸福。这样的哭是诗人、哲人哭世界的诗结构。生命的质量因这哭才提升到了一个较高水平。

    第三乐章,快板,情绪乐观,朝气蓬勃,充分发挥了圆号的表现力。

    《第四圆号协奏曲》,降E大调,作品编号为495,写于1786年。笔者忘不了60年代初的冬日夜晚在北大朗润园欣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首席圆号布莱恩灌制的唱片。莫扎特之魂有许多侧面。它需要通过弦乐器、键盘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和人声演奏出来。一般人每易忽视用木管和铜管吹奏出来的莫扎特之魂,我们以为这是一大损失。我们两位笔者历来特别重视并偏爱莫扎特通过木管和铜管来恸哭世界人生,那仿佛是有声自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混交深处飘来,慷慨悲怨,潇潇洒洒,如叹如醉,透过泪花闪烁,似见远处的山光水色……亲爱的读者,若有莫扎特的圆号协奏曲或单簧管协奏曲唱片,请切莫放过。吹出来的莫扎特之魂决不亚于弹出或拉出来的莫扎特之魂!

  • 吹出来的莫扎特之魂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魂魄, 由此可见其魅力。

    深入走进莫扎特的音乐艺术世界,要是不听他的圆号协奏曲,那便是一大憾事。若是听了,而不听海顿的两部圆号协奏曲,那也是遗憾。因为莫扎特是站在海顿肩上吹奏圆号的一位巨人。海顿的圆号引出了莫扎特的圆号。

    用圆号协奏曲吹奏出来的世界人生,苦恼、迷茫和烦恼没有不被化解的。丧失了人生根基、灵魂无着落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当代人,不是通过重金属摇滚,不是靠高科技震耳欲聋的音响、变幻多端的灯光、噼啪作响的烟火、电子屏幕的烘托和全身闪烁的服装等方面加以包装,以及杰克逊在合上拼命地扭动霹雳,声嘶力竭地喊唱,气喘嘘嘘时就停下来说几句“我爱你,我爱你”,而是通过莫扎特的圆号才能获救!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208.110.***.***
    208.110.***.***
    5
    221.008.***.***
    221.008.***.***
    4
    03
    发表于2012.08.10 11:38:13
    3
    03
    发表于2012.08.10 11:07:09
    2
    116.230.096.***
    116.230.096.***
    发表于2012.08.10 06:13:14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82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