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索尼 MZ-R900 MD Walkman 便携式MD播放机音质测评报告
赵宇为 于 2013.07.11 21:55:27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65/724

在数字音频播放器中,MD播放器一直属于比较小众的部分,而MD随身听对于90后出生的发烧友们恐怕更是没有太多接触的机会。但MD确是一个在存储、音频编码、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今天回头来看MD产品,它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改革的先行者,它兼有录音和放音功能,将压缩音频引入唱片工业[虽然很有限],本身尺寸小巧,稳定性出色便于保管[被用于广播等工业应用]。但技术日新月异,MD本身的核心技术决定了它的前景非常有限。在今天R900这款具有代表性的SONY MD随身听音质测评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MD的相关核心技术。而这也是我们进行数字音频播放器专题的最重要目的,我们测试的产品虽然复古,但我们希望了解它们的相关技术,和技术对用户和行业带来的影响。

  • 什么是MD音乐碟片

    MD即Mini-Disk,准确的说是Mini-MO-Disk,而MO才是MD碟片的准确命名。MO是Magnetic Optical的缩写,字面意思是“磁光盘”,它的标准尺寸与一张3.5英寸的软盘差不多,而我们这里要谈到的应用于音频制品的MD就是小型的MO盘。它们在记录数据的方式上是一样的。

    什么是磁光盘?为什么要用磁光盘?毫无疑问,使用MO的技术是索尼希望找到一种可以替代磁带功能的产品,虽然CD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有非常丰富的唱片制品和硬件支持设备,但磁带机仍然拥有更大数量的用户群,大家看中的是除了播放外的录音功能。MO磁光盘的技术于1989年发布,而MD碟片和播放器投入市场是1992年。虽然一张MD碟片的容量在存储音频时只有160MB[定义合74分钟音乐内容]。但大家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家流行的存储设备室3.5英寸的软盘,它的容量只有1.44MB。所以,MO技术的领先毋庸置疑,当然价格也并不便宜。

    MO的工作原理依靠了磁场和激光共同作用,为什么会这样?MO[包括MD]尺寸虽然很小,却可以提供比当时软盘[磁盘,甚至硬盘]高得多的存储容量。MO记录数据同样通过磁介质来完成,但它允许的记录密度要比当代的磁盘高得多,这是因为单纯的磁场作用下是无法实现盘面上这么高密度数据的写入的。而MO盘片使用了一种对热敏感的磁性材料,通过激光系统聚焦在盘面,磁性材料变得不稳定,介入的磁场可以在这个区域内完成写入工作,而激光的聚焦直径只有1-2微米,比单纯磁场作用区域小几十倍,因此MO光盘在当时可以率先提供比较高的磁道密度。

  • 有了小巧的MD碟片还不够,因为在当时MD碟片容量只有160MB,虽然之后MO的记录密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MD碟片标准,直到21世纪,几乎是MD的末期才使用了Hi-MD 1GB容量的新技术碟片。一张74分钟的CD唱片,抓取音轨得到数据文件大概在700MB左右。这样,为了在MD碟片上同样存储74分钟的音乐内容,就要对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索尼公司当时倡导使用ATRAC3的编码,这是一种有损压缩的音频技术,除了MD碟片外,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的几年里,Realplay的RM早起封装文件中也多使用ATRAC3音频编码。随着历史的潮流,MP3和AAC等编码逐渐成为主流。而我们也不用嘲笑ATRAC3的没落,毕竟MD播放器产品是发布于1992年的……当时MPEG1 Layer 3[MP3]的品质同样不够好。

    MD的功能显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而内容来源则主要依靠从CD转录,这就需要从CD机的S/PDIF的光纤输入到MD机上,花费1:1的翻录时间来完成。但是,翻录一盘录音磁带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现在手里有几款90年代末期的磁带机,MD的录音品质超越它们,实在是轻而易举!虽然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方式实在效率低下,但在20年前,却比较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MD的效率并没有更高,但品质却比同样可以录音的磁带更好。

    MD由于它的尺寸小巧成为了随身听产品中的宠儿,而索尼也试图发行MD为载体的正版唱片,但可以录音的功能成为MD播放器的一把双刃剑,为了版权问题,索尼也一直试图通过“复杂”的翻录手段来限制大家盗版的热情。一个可以存储数据的磁盘却不能使用最通用的数据存储方式进行管理,直到2002年,索尼才开放了MD的数据通道,发布NetMD。

    也许有人认为,MD播放器的衰落是因为索尼保守的观念,但毫无疑问,拥有和MD一样技术的MO存储盘片作为一个开放的存储平台的处境要比MD更惨。MD从硬件来说,生来就是一个短命的技术,它几乎没有辉煌的时期,大概也只有5-6年时间,传统磁盘存储就超过了MO磁光盘的存储密度,进入21世纪,微硬盘容量、体积全方面超越MD和MO。而在进入21世纪后的3-5年里,摩尔定律下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让闪存逐步成为主流。

    而整个Walkman产业,定位最高端的MD已经在核心技术上失去了优势,虽然索尼也跟进了闪存产品,甚至放弃ATRAC3开始支持MP3等,但节奏极为迟缓,当它们推出首款支持MP3的播放器时,iPod早已红遍全球。而iTunes的网上音乐商店更是给索尼致命一击。当索尼作为世界最大唱片公司之一与iTunes达成一致时,基本已经宣告索尼的Walkman梦已经彻底崩溃。有兴趣读者可参考下文《乔布斯:关于音乐的思考 》[作者:Steve Jobs ] 。我们对历史的回顾也先告一个段落。在之后编码技术的测评和相关内容时,也许还会进一步分析这些有趣的古老的话题……

    索尼R900的主要功能介绍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今天要测评的这款R900。索尼MZ-R900是在MD随身听产品中一个重要的型号,它在编码技术方面和产品定位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900与前作R90相比,首次支持ATRAC3编码,可以将更高压缩率的音频存储在普通MD碟片内,索尼将其命名为"MDLP”。在录音时,SP代表标准模式,而LP2和LP4是指可以将一张74分钟的碟片录制2倍或4倍于这个时长内容的模式。当然,它的压缩率就更大,声音受损的程度也更大。

  • R900是索尼同一代MD随身听中的顶级型号,在此之后索尼还发布过R909,加入了Type-R信号处理器,主要作用是补偿有损压缩带来的听感上的不足。而在此之后,首款NetMD N1上市。

    R900采用全金属机身,虽然我们今天测试的这台是二手购买,不过在当年我手里也有一台,似乎当时的售价在2000元左右。一台如此定位的机器没有理由不带来精致的做工和出色的工业设计,它的机身结实,即便摔到水泥地上几次也只有极轻微外观上的损伤。MD碟片沿用MO设计,盘片本身就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所以拿起来的仪式感似乎更像是使用磁带,而不是“娇气”的CD碟。

  • MD播放器的装碟方式基本没有差别,打开舱门,碟片会自动弹出,那种掌控的感觉的确很好。R900的机身两侧有两个3D的Jog Dial,它负责了进入菜单选项以及具体设置的大部分工作,这种滚轮和按键结合的操控方式在当年是高档产品的象征。就好比大家的手机还只是500万摄像头,你已经用上1300万的感觉一样……当然,这也是索尼的专利技术,至今索尼在电脑等产品中仍在使用。

    R900使用一节镍氢口香糖电池,不过由于电池老化,我们使用5号电池的外挂电池盒让它工作。MD的能耗在当时看来已经做的不错,即便拿他录音,用一节5号电池也绰绰有余。R900在右侧提供了一个耳机输出和线控一体化接口,可以直接插入3.5mm耳机或线性输出,也可以连接线控。另外一个红色的接口用于麦克风输入,而白色接口则是光纤和线性输入共享。值得一提的是,搭配当年索尼提供的微型立体声麦克风,R900这样的MD还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外录效果。

    客观测试

  • 但作为一款随身听,最重要的功能当然还是音质,也许在当年看来没有多少人会理性的分析它的声音到底比CD随身听有多大差距?因为它在功能上、体积上、便携性等方面和CD是差异很大的两类产品。而今天的音质测评,也是为了还原数字播放器中非常有标志性意义的MD代表产品的客观和主观的资料。对指导用户购买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指导大家购买甚至收藏二手MD播放器的意图。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我们的分析内容。

    按照惯例,仍然可以采用我们传统的测试方法,使用测试信号配合专业的录音声卡得到客观测试数据进行分析。R900使用了耳机输出的设置[同一个接口,可设置为耳机或线性输出]。由于手中没有NetMD的机器,所以测试信号仍然使用光纤录音的办法。录音使用了Monitor 02 US Dragon作为数字源,可以肯定的是,它要比当年我使用CD随身听录制的效果好得多得多。在最大音量时,R900播放标准电平测试文件输出电平为-15.2dB,在录音端进行补偿。录音使用了TDK XA Pro碟片和SONY ES碟片。为了大家对测试成绩有一个参照,使用SONY EJ2000的成绩进行对比。

    测试项目 R900 EJ2000
    噪声水平, dB (A): -87.1 -86.8
    动态范围, dB (A): 87.1 86.8
    总谐波失真, %: 0.0041 0.049
    互调失真, %: 0.048 0.058
    立体声分离度, dB: -86.6 -67.5

    从客观测试成绩来看,RMAA的具体成绩与EJ2000耳机输出近似,不过从频响曲线来看,受到有损压缩的影响,丢失了不少的信息,频响也有明显的抖动。大家也许发现,在频率扫描中为什么频响并没有这么明显抖动?这与ATRAC的压缩算法有关,也和非常多有损压缩算法类似。RMAA的频响测试项目,即第一项,测试信号为一个20Hz-20kHz覆盖的测试信号,通俗的说,这个信号按一定的调制方式生成,同时发出覆盖20Hz-20kHz的声音,这样的方式更加接近平时音乐节目的构成。而我们的频率扫描信号,是从20Hz-20kHz的正弦波扫描信号,频率从20Hz起,逐步提高,信号内容相对简单,ATRAC算法没有对它进行明显压缩。关于ATRAC的编码内容,我们有机会再进一步进行说明。而大家看到,不同的两张MD碟片确实测试结果不同,但到底是测试误差,还是真的受碟片影响?这个问题也留到以后分析[高端MD碟片当年都号称有调音功能,EQ Disc]。

    主观听感

    索尼R900的输出电平只有-15.4dB,按照现有的测试环境作参考,即便是索尼的E888耳机,在R900上也没有完全发挥水准。主观听感测试中,我们仍然使用E888,作为与这些随身听同时代耳机水平的代表;另外还使用VSONIC GR07 MKII、创新Aurvana Air等耳机作为参考。

  • 虽然在客观测试成绩来看,R900的结果和EJ2000接近,但应该受到音频文件有损压缩的影响,声音的动态表现要比CD差不少。这也是包括MP3在内的有损压缩存在的同样的问题,受损的除了细节之外,最重要的是动态水平的下降。R900和EJ2000有着比较一致的声音风格,中性,稍偏厚实,中低频和低频部分比较松,稍厚一些。与iPod Classic相比[播放MP3音乐],R900的声音要暖很多,高频解析力略差,声音稍有干涩,而iPod Classic虽然是很多发烧友不喜欢的“白开水”中性风格,但细节却充满灵气。在中频上,R900虽然比较饱满,但声音细节仍然表现不足,与EJ2000相比,动态差距较明显,人声也显得不够立体,声音相对比较死板,而CD的表现则更好。iPod Classic在播放MP3时,声音也略显生硬,中性的风格在不够高的音乐文件下显得要干涩了不少。

    显然,R900的表现早在意料之中,4倍于PCM编码的压缩率让整个声音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作为高端产品,R900的DAC水准应该并不是整体表现的瓶颈,在使用光纤录音时,耳机可以实时监听录音效果,此时的效果是明显好于MD碟片播放的。

    总结

    由于MD测试样机目前并不足够,缺少NetMD产品,所以我们有一些数据无法进一步分析。不过,从这次测试可以发现,使用今天优秀的声卡作为数字源,要比我保存的10多年前的录音品质好得多,而使用CD随身听的录音的声音则有些惨不忍睹。R900作为一款1999年发布的产品,与同时期的CD机相比,抛开有损压缩的节目源不算,并不占下风。而我们下一步测试的内容,会尽量避免碟片通过光纤录音的影响。来分析ATRAC、MP3和AAC三个有代表性的音频有损压缩编码的性能。死守ATRAC不开放,也被认为是索尼随身听战略中的最大败笔。它们到底有怎样的差别?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为什么拿IPC来和MD机比声音呢呵呵!毕竟IPC好象是2007年之后的产品,而MD机是1999年的!
    此帖使用iPhone提交
    发表于2024.01.21 16:29:42
    115
    110.185.218.***
    110.185.218.***
    发表于2023.11.06 00:45:03
    114
    001.085.030.***
    001.085.030.***
    发表于2023.05.31 16:08:30
    113
    113.077.008.***
    113.077.008.***
    发表于2022.07.03 19:31:57
    112
    223.089.184.***
    223.089.184.***
    发表于2021.11.11 14:42:36
    111
    221.219.141.***
    221.219.141.***
    发表于2021.11.10 18:27:48
    110
    036.098.075.***
    036.098.075.***
    发表于2020.12.09 16:54:24
    109
    221.216.088.***
    221.216.088.***
    发表于2020.09.15 20:58:08
    108
    036.235.212.***
    036.235.212.***
    发表于2020.07.17 23:31:34
    107
    175.153.161.***
    175.153.161.***
    发表于2020.05.09 21:39:21
    106
    221.216.089.***
    221.216.089.***
    发表于2020.05.05 20:58:18
    105
    001.025.002.***
    001.025.002.***
    发表于2020.04.25 22:11:35
    104
    059.152.238.***
    059.152.238.***
    发表于2020.04.20 14:04:57
    103
    117.136.040.***
    117.136.040.***
    发表于2020.04.07 18:21:08
    102
    101.069.200.***
    101.069.200.***
    发表于2020.04.06 22:32:22
    101
    117.136.040.***
    117.136.040.***
    发表于2020.04.05 22:56:32
    100
    117.136.079.***
    117.136.079.***
    发表于2020.04.03 14:37:18
    99
    120.194.158.***
    120.194.158.***
    发表于2020.03.14 14:15:09
    98
    061.163.098.***
    061.163.098.***
    发表于2020.03.07 17:34:31
    97
    180.101.052.***
    180.101.052.***
    发表于2020.02.15 19:00:00
    96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89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