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当第一声摇滚乐响起之时
爱地人 于 2016.09.29 14:19:47 | 源自:腾讯娱乐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5.50/22

如今的你,也许仅仅只是把摇滚当成一种曲风标签。但对曾经的他们来讲,摇滚却是一种奢侈品。在那个还不算摇远的时代,摇滚无法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在主流大众面前出现,更不用说在主流的媒体被播放、被报道,甚至就连摇滚乐这个名字,都像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疫。

越是讳莫如深,越是偏见加深。正是因为传统的障碍,让摇滚乐在特定地区、特定时代,成了一种洪水猛兽般的存在,很多人批判它、拒绝它,却从来没有真正听过它。直到有一天,摇滚乐从地下走到了地上,并且在官方的默许下,名正言顺地踏上了舞台,很多人才发现,原来曾经被认为有毒的摇滚乐,不仅没有毒,甚至还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正能量,充满着满满的和平,与爱。

但在一些地区,摇滚乐从无到有,却往往要经历过很长的拉锯战,最终通过一次标志性的发声事件,才可以让摇滚乐这种源自英美的音乐文化,真正扎根落地并落地开花。而这些标志性的事件,也成为摇滚乐历史上很另类的记忆瞬间,它看似和音乐本身无关,但却和摇滚乐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Scorpions(蝎子)带西方摇滚去前苏联

作为冷战时代两大阵营的其中之一,前苏联自然不愿意摇滚乐这样一种由美国“发明”的音乐形式,侵入本国的音乐市场,更担心其中的自由化意识形态,会影响到自己文化观和价值观和确立。

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为国际大环境在很多方面的解冻,前苏联在文化政策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松动,这就使得Scorpions乐队“有机可乘”,并且在1988年受邀到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市)进行连续五场的演出。这不仅让Scorpions成为冷战时期第一支去前苏联演出的西方摇滚乐队,也让当时的主唱Klaus Meine,在演出间隙于高尔基公园闲逛时,捕获了创作灵感,并因此写下了《Wind of Change》这首旷世的摇滚经典。

Scorpions在列宁格勒的成功演出,也让前苏联政府在一年之后的8月12日和13日两天,批准在首都举行了“莫斯科和平音乐节”。这个音乐节的初衷,虽然是提升世界和平事业,并打击前苏联国内的毒品犯罪活动,但从选择大量摇滚乐队来前苏联演出,其实已经可以感受到当时前苏联松动的文化环境。

这次演出由一年前去过前苏联的老司机Scorpions带动,并增加了Skid Row、Ozzy Osbourne 、Motley Crue、Cinderella和Bon Jovi等等金属音乐团体,甚至还包括了前苏联本土的Gorky Park乐队。在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为期两天的演出中,共在26万歌迷涌进现场,享受到这次即使在欧美都可以说是顶尖的硬摇滚盛宴的演出。

Scorpions是第一支去前苏联演出的西方摇滚乐队,1989年的“莫斯科和平音乐节”,则是在前苏联第一次举行的摇滚音乐节。不过,提起那段历史,很多人更多想到的,还是1991年的Monsters in Moscow。

在这里也要澄清几点,Monsters in Moscow并不是前苏联第一次举行摇滚音乐节,而且这次的演出,也并不像有的资料说的那样,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却是在前苏联航展中心图西诺机场进行的。这场演出之所以受到更多人关注,除了Metallica、Pantera和AC/DC三大重型音乐巨头参与演出之外,更多还是因为四个月后,前苏联就解体了。很多人也因此将前苏联的解体,和这次Monsters in Moscow联系到了一起。

但实际上,所谓摇滚乐让前苏联解体的说法,只不过有些人的意淫而已,摇滚乐确实是推动世界潮流的一种文化,但它还没有这种直接作用于政治的力量。音乐的事,还是回归于音乐本身吧。

“滚石”滚动到了古巴

“Finally,The Times Are Changing”,当The Rolling Stones的歌声终于在哈瓦那的上空响起时,摇滚乐似乎才完成属于它的最后一块版图。

提起古巴,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比如古巴女排、比如卡斯特罗、比如格瓦拉,还比如哈瓦那的雪茄。和前苏联和朝鲜在文化封禁时期保持的神秘性不一样,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的古巴,即使在和国际社会长期隔绝的时代,它的音乐、它这座城市的魅力,还是会经常出现在全球的视野之中。

但是古巴的传统文化可以输出,西方的现代文化却无法输入。因为把西方的摇滚乐,假想为西方制度催化出的精神毒药,也使得摇滚乐这种形式,长期以来都和古巴社会绝缘,直到十五年前,才算是对此解除了禁令,但想要在古巴的土地上,看到活生生的西方摇滚乐队演出,对于古巴人民来讲,却依然是一种奢望。

  • 因为奥巴马的访问古巴,因为古巴和美国关系的和解,也使得堪称西方摇滚乐活化石的The Rolling Stones,在今年三月终于踏上了哈瓦那的土地,并现场演出了十八首经典名作。一位62岁的守夜人,甚至在看完The Rolling Stones的哈瓦那演唱会后,说出了“过了今夜我死而无憾”的心声。

    因为政治才让摇滚乐得以在古巴露面,似乎让人感到传播的瑕疵。但有时候反过来想,体育和文化同样也是推进国际关系的重要桥梁。当年中美关系的破冰,中国走向国际的开始,不同样也是因为乒乓球吗?

    1973年东德青年联欢节,对摇滚乐局部开放

    现在如果提起德国,当然指的就是那个首都在柏林的德国,但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这个世界上却有两个德国,一个叫东德(民主德国),一个叫西德(联邦德国),而他们背后所代表的,也恰恰是冷战时代两个超级大国:前苏联和美国。

    因为属于东方阵营,所以摇滚乐同样不能在东德传播,虽然在东德首都东柏林墙的那一端,却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摇滚乐队,不仅有着很深的摇滚俱乐部文化,像David Bowie、Scopions、Pink Floyd等乐队和音乐人,更是因为柏林墙而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摇滚作品。在西方摇滚史上,柏林墙甚至已经成了和“滚石”、《在路上》等等名词、书籍一样重要的一种意象。

    1973年,民主德国承办了第十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这个综合型的文艺盛会,也是当时以前苏联为首的阵营,用以对抗西方国家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从而特意组织并在匈牙利、朝鲜、古巴、东德和保加利亚等国轮流举办的文艺盛会。历史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就是通过世界青年联欢节而冲出前苏联,走向全世界的。

    1973年的柏林世界青年联合会,当时的东德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包容和开放,也有意放开了对摇滚乐演出和摇滚歌迷的限制。甚至包括西德在内的很多摇滚明星,还被东德政府授予了国家奖章,以借此提升国家的形象,即使在本土,也开始出现像Renft Combo这样有着抗议内容作品的乐队。虽然第二年,因为在尺度把握上过于激进,Renft Combo乐队被东德政府封杀,但不管怎么说,1973年的柏林世界青年联合会,还是被东德打开了一扇摇滚乐的窗户。

    朝鲜也开始摇滚了

    长期与国际社会的隔绝,也让朝鲜成为了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度,本国的文化输不出来,外国的文化又输不进去。不过,2015年8月19日,随着斯洛文尼亚Laibach乐队在平壤烽火艺术剧场的演出,朝鲜也终于迎来了第一支西方摇滚乐队的到访。

  • Laibach乐队不算是一支非常出名的摇滚乐队,但这支组建于1980年的乐队,从资历上来讲,却是一支历史悠久的乐队。Laibach乐队从艺术形态上,倒是比较接近于Pink Floyd这样的多媒体乐队,是一支擅长运用海报、装置、绘画和影像等多重艺术手段,来进行音乐表演的乐队。Laibach在音乐上则是以工业和电音元素为主,还经常融了一些军乐的元素,也是一支典型的跨界型乐团。

    Laibach去朝鲜演出,也是朝鲜庆祝建国70周年的庆典之一,作为一支来自西方的摇滚乐队,因为出身于前南地区的背景,也让Laibach乐队在音乐审美上,比起许多英美摇滚乐队来讲,更易被朝鲜观众接受。而Laibach也确实入乡随俗的演唱了《阿里郎》这样的朝鲜传统民歌,其它像《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和《雪绒花》这样的作品,对于朝鲜观众的接受难度,同样也不会太大。

    不管怎样,Laibach乐队的出现,在未来肯定会记载在朝鲜流行音乐的历史之上,就像当年的Wham!来中国一样。

    Wham!访华,创造第一

    提到Wham!乐队,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1984年北京演唱会,而这也是西方摇滚乐队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舞台。

    不得不说,Wham!在当年想到来中国演出,真的是一个需要勇气、更需要想象力的决定。当时的他们,因为在世界巡演站中,安排了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站的演出,于是突发奇想的想要到中国来演出。经过经纪人的试探后,没想到中国方面很快促成了这次文化交流,并由中国青少年联合会正式邀请Wham!来北京和广州两地演出。

    当时的Wham!来中国演出,已经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毕竟改革开放没多久,无论中国人看世界,还是世界看中国,都是同样的神秘与好奇。也因此,这次Wham!的中国演出,还特意安排了一位导演随行,并将乐队中国的旅程全程纪录,最终剪辑出了一部名叫《Wham! Foreign Skies——Live in China1985 》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也成了当时国外很多人了解中国的一个开始。

    当然,除了当时的中国青年,普遍还不能熟悉运用英语,所以无法和Wham!在音乐里交流之外,对于Wham!作品完全的陌生,也让整场演出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乐队成员日后谈起时,也对这次演唱会印象深刻,认为中国观众正襟危坐地听一场摇滚乐演唱会,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经历。而在演出中,也发生了一些小花絮,当一些青年因为Wham!乐队音乐的节奏而在看台走道扭动身体时,当场就遭到了现场公安人员的制止,这也被一个成员自我解嘲为“我们进入了一个无菌社会,并带进来一点细菌”。

    两年后,我们自己的摇滚歌手,也第一次踏上了舞台,世界的摇滚版图上,从今后也有了中国摇滚乐这个分类。

    崔健唱响了中国摇滚第一声

    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的“世界和平年”演唱会上,首唱了《一无所有》,史称“中国摇滚诞生日”。标志性的人和歌都有了,中国摇滚乐也终于开始了自己“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一无所有》的演出和演出本身,在当时也受到了很多官方媒体的质疑。一是因为崔健像是胡同混子的形象,却站到了工体这样的舞台,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登台演出的歌手,都要穿正式的演出服,都要打扮的光鲜漂亮、充满正能量的形象。而崔健则从造型到演唱,都相当的痞,作品本身更是表现了“一无所有”这个前所未有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怎么可以唱《一无所有》这样主题的歌曲呢?甚至因为崔健的这次登台,还让当时批准他登台的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 但越是有争议,历史也就越有意义。其实,崔健1986年在工体的发声,固然可以称为中国摇滚的第一声,但实际上,崔健也并不是新中国第一个拿起吉他唱摇滚的歌手。除了江湖传闻某林姓公子,早就七十年代就开始玩摇滚乐之外,有确凿证据的就是1980组建于二外的“万里马王”乐队,就称得上是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而之后,“阿里斯”、“蝮虫”、“大陆”、 “不倒翁”和“七合板”等乐队的逐渐组建,也让中国摇滚乐在一种不被官方认可的逆境正步,顽强地生长起来。

    崔健就是“七合板”乐队的成员之一,虽然在有些历史数据上有争议,但崔健在1989年发行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却的的确确是中国摇滚史上第一张完整的原创专辑,说崔健是中国摇滚教父,也就成了一种事实。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2047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