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潇就是中国民谣界的研究生
爱地人 于 2017.09.08 15:57:22 | 源自:爱地人的微博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最近,《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很火,节目里的一些Underground Rapper也开始变火,嘻哈音乐更成了主流乐坛的新畅销品种,一个新的市场出现了,大量跟风客纷纷扑进了这个领域。倒是也有人在这个转型的时刻,不忘关注曾经的民谣,并或真诚也或虚伪的唏嘘感叹,民谣的热度已经大不如前,甚至有了一种衰败的迹象。

其实,民谣在热度上的衰减,既因为嘻哈、EDM这些外部原因,更多还是因为自身出了状况。之前的民谣真的很火吗?其实火的不过是几个人,而这几个人,也不过就是火了几首歌。你非要说还有很多火的民谣歌手,其实他们彼此也不过是分享同几首歌,一样的旋律走向,一样的和弦运用,甚至还包括一样的民谣形容词使用。在一片远方的吟唱中,最后所有这么干的人,也真的慢慢去了远方,从此消失于镜头。

在我看来,民谣既是最简单的音乐形式,也是最难的音乐形式。简单是因为它基本简化到词曲唱这种歌曲最初级的表现形式,而难也正是要用形式的简单,去展现意境的深远,这就真的不简单了。

旋律自然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这甚至不仅是民谣,还包括其它一切歌曲形式。而在民谣这一块,无论是日本民谣还是美国民谣,无论是英国民谣还是中国民谣,虽然有各自不同的音律体系、和声习惯,但旋律好听这一点,对于人类来讲,还是有一个共通的判断标准。

真正决定中国民谣好坏的,最关键的其实还是歌词。像《诗经》这样的经典,历史上就是中国各地民谣的一个汇总,只是因为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旋律部分开始失传,才最后只保留下来了文字部分。但仅仅只是可以说是歌词的文字部分,就已经足够让人感受到那种意境之美,而后世很多人也根据诗经各个篇章的文字,谱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歌谣。

可惜的是,这一代的民谣唱作人虽然有很多,但有文化的实在太少太少,以至于最后的中国民谣,已经沦落到比谁穷,甚至比谁词穷的地步。这时候倒是让人有点想到高考的好,至少可以通过一个标准设定一种门槛,不至于只要不是文盲,都能成为民谣歌手,而且一不小心还因为歌里有诗和远方,被称为人文民谣歌手。

不过,不管门槛怎么定,马潇肯定考得上中国民谣大学,甚至从他的作品来考量,还一定是研究生标准的。虽然在中国民谣圈并不是鼎鼎大名,但马潇同样是一个不能绕开的名字,而他之所以相对不够大紫,或者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因。不过这一次,马潇在民谣低潮期带来的新作《和生活把酒言欢》,也许能够在大环境的潮退之后,更凸显一下他作品的价值。

《和生活把酒言欢》这张专辑名字,其实已经圈定了马潇创作的范围和方向。生活代表着地气,代表着他虽为一介书生,却是一个游走于闹市、而非困顿于书斋的知识分子。而把酒言欢固然也能理解成撸串、喝大酒,但这种文雅的用词,其实也预示着历史中国知识分子以酒化诗的情操,是一种很典雅、很高于生活的情趣。

  • 马潇的创作,保留了民谣音乐最纯的部分。《在九月某个清晨,带你离去》这首歌曲,既有诗歌,也有水果花草,没有世俗的许诺,却有着万年的时光定格,最终则在“让清凉的月光落在你脸庞”这一句上,呈现出爱情最美好、最纯真的那一瞬间。《请你爱我或给我一把枪(night)》中,既有年轻的一心一意,更有热血的果敢和担当,在这个誓言保鲜期不到一天的时代,这样的歌声听来已经接近古典,却又让人神往。

    而和很多民谣歌手争相做Loser不同,马潇的音乐中,同样保留中那种入世的豪迈。《鲜血与诗歌》里虽有“踏上前路,扁舟自渡”的意境,更有“赤子当做逆风飞翔”的热血。诗歌在这里也变得不再是文字游戏,而形成一种积级的推动力,非常正能量也非常励志。

    虽然也是中山大学的高材生,但马潇不同于那些学院化的风花雪月,在《银川旧事》这样的作品里,他几乎是用白话的手法,将“旧事”平静的唱了出来,丝毫没有酸文假醋的痕迹,这一点确实非常难得。除此之外,《不要爱上戏子变的歌手》里的戏谑,《宿命》里对世事的感悟,也都让马潇的作品有着足够的文字重量,这种文字重量,也是一首民谣歌曲的立足之本。

    相比之前还有着Demo化倾向的马潇作品,这一次《与生活把酒言欢》这张专辑,明显在音乐制作上,也多了技术上的必要宽度和纵深度。

    《在九月某个清晨,带你离去》里的小提琴,最为便当勾勒出那种诗意的悠扬,与歌词里的月光更是绝配。《银川旧事》里的小号和雷鬼节拍,给整首作品带来一种轻盈和明亮,并引导这首回忆过去的歌曲,更多呈现的是感恩而不是戾气,而明亮也是马潇创作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民谣缺少的一种气质。

    摇滚配置的《鲜血与诗歌》,非常符合鲜血的主题;《新港路135号》有着Urban的前奏,以及更当代的编曲,配上透着书卷气的手风琴,倒也是挺适合南国及大学校园两者融合的氛围。加入了弦乐的《请你爱我或给我一把枪(night)》,则让马潇原本的民谣体,因为编曲的不同,有了一种更舞台化的张力,甚至就连他的人声,也多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从广州到北京,马潇在音乐里多了烟火味和层次感,不变的还是他文字上的张力与厚度,一种在生活与诗意上的平衡。有马潇的存在,就不要太在乎民谣火不火的一时之长短了,不抄底、不高抛,民谣歌手从来需要的就是一直唱下去,唱下去……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48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