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佐拉: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成功者
芮丰 于 2018.09.30 09:58:50 | 源自:微信公众号-乐队街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1.00/1

阿根廷人有句话:“阿根廷什么都可以变,只有探戈不能变!”

在阅读皮亚佐拉之前,先想一想阿根廷人为什么说这句话代表了什么意思。然后您会悟出,皮亚佐拉的民族音乐改革之路遇到了怎样的难题。皮亚佐拉为何如此重要,而阿根廷人为何从抗议这个改革,到最后称他为“了不起的皮亚佐拉”。如果称他为“探戈教父”,相信阿根廷人也会同意这样的说法!

皮亚佐拉1921年3月出生于阿根廷的普拉塔(Mar del Plata),一般人视他为阿根廷人,但是皮亚佐拉的身体里,流的却是意大利人的血液。因为他的祖父是一位来自意大利南方小镇的水手,十九世纪时随着渔船来到了南美,在此落地生根。为了增加收入,皮亚佐拉的父亲举家搬迁到了美国,因此对皮亚佐拉而言,美国纽约才是童年的回忆。

皮亚佐拉在美国接触到许多不同的音乐风格,其中以爵士乐和德国作曲家巴赫(Sebastian Bach)的作品对他影响最深远,奠定了未来改革的基础。此外,父亲手中的那把乐器,浓浓的乡愁加上特别的风鸣声,深深吸引了皮亚佐拉,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在纽约这段期间,皮亚佐拉的父亲因为想家,会演奏阿根廷人常使用的班多钮手风琴(Bendoneo),皮亚佐拉顺理成章地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这件乐器。后来阿根廷探戈音乐家卡洛斯‧加岱尔(Carlos Gardel)在美巡演期间,发现了皮亚佐拉的天份并邀请他加入乐团,虽然皮亚佐拉的父亲以年纪太小为由,婉拒了这项邀约,不过仍同意在电影《你爱我那一天(El dia que me quieras)》中,为皮亚佐拉安插小角色。

十六岁时,皮亚佐拉回到了阿根廷,在小酒馆中跟随阿尼巴尔·特洛伊罗(Anibal Troilo)的乐团一起演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特洛伊罗被公认是最优秀的乐团领班与手风琴演奏者,皮亚佐拉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的演奏经验,技术突飞猛进。

不过,真正开启皮亚佐拉创作之路的人,却是波兰伟大的钢琴家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鲁宾斯坦旅居阿根廷时,皮亚佐拉曾为他创作了一首钢琴曲,并当面求教。虽然作品并不咋地,但是鲁宾斯坦却对他的音乐才华感到相当惊讶,同时建议他接受专业训练。

  • 由于鲁宾斯坦的鼓励,皮亚佐拉跟随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Alberto Ginastra)学习钢琴、作曲,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皮亚佐拉也开始自立门户,先是脱离特洛伊罗的乐团,接着成立自己的乐团,大玩音乐实验。这段时间,因为他的音乐颠覆了阿根廷人对探戈的刻板印象,引起了卫道人士的抗议。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五年的时间,到了1949年,皮亚佐拉解散乐团并且放弃手风琴演奏,强迫自己离开熟悉的环境,开始研究古典音乐,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Bela Bartok)和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等人的作品,都是他感兴趣的对象。然而此时,他开始对自己感到疑惑,一直到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学院求学后,皮亚佐拉才真正格局打开,也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路。

    1953年,他以管弦乐作品《布宜诺斯艾利斯》获得作曲比赛的第一名,除此之外他还获得法国政府的补助,前往巴黎高等音乐院向纳第亚·布朗热(Nadia Boulanger)学习音乐。布朗热是当时公认最好的音乐教育家,许多的优秀音乐家都是她的学生。皮亚佐拉来到巴黎曾经隐瞒自己的身分,试图朝着古典音乐的方向努力。但是,在布朗热开明的教导下,他帮皮亚佐拉找到了自己,并且给了他寓意深远的建议:“你的古典音乐写得很好,但是真正的皮亚佐拉在探戈里面,不要放弃它。”这句话,影响了皮亚佐拉的一生,也改变了探戈的历史。

    一年后,皮亚佐拉回到了阿根廷并组了一个八重奏乐团,编制包括了两把小提琴、两把手风琴、钢琴、电吉他、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另外,他还以探戈舞曲的热情创作结构复杂的音乐,成为“新探戈(Tango Nuevo)”的基本精神。

    所谓的“新探戈”是指对旧有音乐的规格化、精致化发展,运用古典音乐的和声、配器、曲式和对位技法,让原本为舞蹈伴奏的音乐,独立而成演奏曲。因此在和声上,他参考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德彪西和拉赫玛尼诺夫的语法,并大量使用不和谐音产生新的效果。在配器上,引进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并贯彻古典音乐的精神,赋予声部相同的重要性。在曲式上,使用叙事曲、赋格曲、触技曲、奏鸣曲及弥撒曲等,表现探戈音乐的内容。而对位技法,则让探戈音乐的格局更为开阔,使原本平面的主调音乐转为立体的复调音乐。

    皮亚佐拉在阿根廷推动“新探戈”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因为阿根廷人说:“阿根廷什么都可以变,只有探戈不能变!”一些保守的人士坚称,皮亚佐拉破坏了他们的传统。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项革新在欧洲与北美却大受欢迎。这股力量吹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在新派人士的支持下,阿根廷人逐渐接受了皮亚佐拉。

    值得一提的是,皮亚佐拉的经典作品都是在这段时间诞生的。例如,1959年的重奏作品《再见,爸爸(Adios Nonino)》、1973年的室内乐作品《自由探戈(Libertango)》、1982年的大提琴作品《大探戈(Le grand tango)》,加上长笛与吉他二重奏《探戈的历史》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等作品,优秀的表现让皮亚佐拉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他还是第一位以探戈创作歌剧的作曲家,歌剧《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玛丽亚》是皮亚佐拉和诗人费瑞尔(Horacio Ferrer)合作的成果。

    简而言之,在新、旧之间,皮亚佐拉找到了定位,使“社会底层的”、“不入流的”等负面形容,不再和探戈画上等号。演奏探戈的场所,从青楼妓院、酒馆夜店,一跃而成为音乐厅的经典曲目。

    民族音乐只有经过改革,才能走向世界,改革则需要一些有胆识、不屈从的高手。俄罗斯民族音乐也走过了类似的发展道路,再想想阿根廷人说的话,探戈真的变了吗?相信您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6.238.178.***
    116.238.178.***
    发表于2018.10.03 20:40:39
    2
    180.097.***.***
    180.097.***.***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18.10.02 19:21:55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773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