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首《凉凉》一不小心成了爆款
高建 于 2019.08.28 14:29:05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7.00/21

从《渴望》中一曲缠绵深情的“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到《康熙王朝》中那声豪迈的“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再到伴着一部部金庸、琼瑶电视剧响彻街头巷尾的主题歌,可以说影视剧主题曲一直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影视行业作为大众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排头兵,其蓬勃发展的态势直接推动了流行音乐的繁荣和传播。

如果要盘点距离我们最近的、公众知晓度最高的电视剧主题歌,可能非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简称《三生》)片尾曲《凉凉》莫属。

这首由刘畅作词、谭旋作曲、张碧晨与杨宗纬联袂演唱的歌曲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不但在多家音乐门户网站收听排行榜中位居前列、斩获数项年度金曲桂冠,更衍生出了超越音乐作品本身的网络用语和社会热词,当“一首《凉凉》献给自己”配合着夸张幽默的表情包在微博和朋友圈刷屏,可能很难有人不对这首歌产生好奇、生发讨论。

聚焦歌曲本身,首先值得一提的便是词作者、95后大学生刘畅,这位非音乐专业出身的文艺青年本人就是原著小说《三生》的铁杆书迷,因此她笔下的歌词完全就是为这部电视剧和它所叙述的故事量身定做的。如果我们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行业普遍存在的主题歌与剧作脱节、甚至将热门电视剧的片尾曲作为“贴片商品”和“热门位置”单独竞价出售的现实(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新鸳鸯蝴蝶梦》这样美好的情歌竟是作为电视剧《包青天》片尾曲走进千家万户的),就不会视《凉凉》这种“剧、歌合一”的情况为平淡无奇的惯例了。

  • 《三生》是一部古装玄幻仙侠类剧集,于是在《凉凉》的歌词中,我们感受到的也是古意盎然的遣词造句和类似长短句格式的叠字使用、对仗安排。诸如“这一海心茫茫,还故作不痛不痒不牵强,都是假象……凉凉夜色为你思念成河,化作春泥呵护着我;浅浅岁月拂满爱人袖,片片芳菲入水流……”在暗合剧中主人公坎坷恋情的同时,也为谱曲留下了天然的旋律发挥空间。优秀的青年音乐制作人谭旋将自己在数十部古装剧作配乐中积累的经验注入这首凝练精巧、哀而不伤的作品中,让歌曲无论是从艺术效果还是传播效果上都与剧作相得益彰。

    担任歌曲演唱的张碧晨和杨宗纬都是在青年音乐爱好者群体中具有较高人气的歌手。同为从素人音乐竞技类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获奖选手,两个人无论在专业修养还是嗓音特质上都是令人信服的实力派。特别是由于两个人的音区跨度都比较大,张碧晨在中低音区、杨宗纬在高音区都有着在同龄歌手中较为突出的优越条件,因此在《凉凉》的歌声问答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鲜明、情感浓烈、张力十足的气场,将一首传统意义上旋律固定的“分节歌”诠释得层层递进,余韵悠长。

    《凉凉》的走红,其实也在某种意义上印证了近年来愈发引起业内外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即传统流行音乐生产模式的颠覆与音乐传播渠道的变迁。唱片行业在新世纪后的整体式微以及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数字音乐载体,让十多年前看来还略带贬义的“网络歌手”一词,变成今天几乎符合所有音乐工作者的标签。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资料获取便捷度空前发达的时代,大家的审美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分众化。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偶像”难以确立,某位明星的特定粉丝群体会对其作品趋之若鹜、如数家珍,其他人则根本没有精力和机会去听闻。反而是绑定在“大流量”“大IP”影视剧上的音乐能够覆盖到更多的人群,并最终借助互联网的滚雪球效应形成新的“周边”,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当然,笔者最想强调的还是一部经得起话题放大和重新解构的作品,首先必须是一部符合艺术规律的优质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讲《凉凉》无疑是达到标准的。换句话说,即使没有电视剧的助推和娱乐化的解读,它依然是首耐听的好歌,这也是今天我们愿意品评和赏析它的原因所在。当从业者们试图在新的生态下“复制”它的成功时,千万不要忘了万变不离其宗的朴素道理。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2.049.***.***
    112.049.***.***
    4
    119.035.006.***
    119.035.006.***
    发表于2019.09.01 00:25:58
    2
    03
    个人觉得张碧晨也算是是优秀的歌手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19.08.30 14:54:06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324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