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实体唱片“不死”之谜
贾安琪 于 2019.10.11 07:17:41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20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唱片行TowerRecords登陆日本札幌,开设了第一家门店。相比于2006年破产的美国母公司,日本Tower Records不仅存活至今,还相当繁荣,以其创新的经营理念在独特的商业环境下茁壮成长。如今,Tower Records在全日本开设了80多家门店,成为日本实体音乐繁荣的地标。Tower Record的繁荣,也可窥见日本实体音乐产业异于全球的繁荣生态。

  • 制造商=NIKON;型号=COOLPIX S3000;焦距=5毫米;等效焦距=27毫米;光圈=F3.2;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8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50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人像;日期=2010.12.31 22:32:48
  • “逆生长”的日本实体唱片业

    据日本唱片协会(RIAJ)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实体音乐销售规模达157.6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0.4亿元),是数字音乐销售额的3倍(数字音乐2018年销售额为64.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日本唱片协会2018年年鉴中也证实,实体音乐光碟卖得比数字音乐要好,而这也正是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的奥秘所在:全日本唱片行业收入中,实体音乐占比超过80%,数字音乐近20%(2018年日本唱片协会年度报告),这与全球市场基准的数字音乐销售占比大相径庭——全球流媒体下的数字音乐营销量占总体音乐收入的54%。

    根据IFPI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约有6000多家唱片店,而全球最大音乐市场——太平洋另一边的美国只有1900家。2019上半年,音乐流媒体订阅收入占日本录制音乐总收入的12.4%,实体唱片销售额占比53.3%,实体唱片销售依旧占据了日本录制音乐产业的半壁江山。

    日本唱片业独特的生态环境

    日本实体音乐产业为何会“逆生长”?这源于日本唱片产业独特的生长历史和生态环境。

    首先,租赁服务繁荣唱片产业。上世纪80年代,实体音乐与租赁服务之间的竞争杠杆催生了强大的日本音乐唱片产业。1980年,“音乐租赁”开始兴起并快速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出租屋店家购买音乐碟,以原价10%的价格租给顾客——对消费者而言不小的优惠给日本音乐产业沉重打击,效果立竿见影。一时间,日本唱片租赁屋化身为日本版“Napster”(在线播放系统),到1981年,就雨后春笋般拥有了超过1000家门店。日本境内租赁服务成长得实在太快——不仅在时间空间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铺开,还发展出了类似日本唱片协会的组织。虽然近年租借盈利逐渐下降,但在日本仍然兴盛,日本国内仍有超过2400间租借铺。这些店铺仍是CD零售有效的音乐推广场地。

    其次,版权法为唱片销售套上保护膜。日本独特的音乐产业结构,也让日本音乐产业实体经济结构相对稳定。1953年起,日本就出台了法律规定CD等版权产物的最低定价。由于实体唱片的价格受到版权保护的约束,唱片公司会直接将价格印在封面上,并设定了强制性的最低零售价。鉴于唱片公司、分销商、零售商和政府之间拥有非常稳定的定价结构和良好的关系以及分销模式,海外公司也因此难以渗透本土市场。同时,严格的版权法也限制了唱片公司与流媒体平台达成合作。比如,在2012年之前,索尼音乐日本公司不允许其内容通过iTunes销售,而iTunes早在2005年就登录日本了。像Spotify、Deezer这样的大型全球流媒体公司都难以与日本唱片业达成协议。Spotify在2016年9月才进入日本市场,其中部分原因是日本唱片公司拒绝其广告支持的免费增值服务模式。目前,Apple Music、Google Play和KKBox在日本都不提供“免费增值”服务。

    2019年,日本文化局依旧决定修改日本版权法并提交了草案。修改后的版权法一旦实施,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歌词也属于侵权,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可能会被判处最高两年的监禁和最高200万日元(约为人民币13.4万元)的罚款。

    第三,消费模式和偶像文化。日本人的消费习惯,也是实体唱片业得以存活的缘由之一。基于长期以来的消费习惯,日本音乐消费依旧依赖于实体唱片。还有人认为,日本的流行音乐与偶像产业息息相关。日本的音乐录像带制品(DVD、蓝光CD等)始终保持一定的销售量,其内容主要是歌手演唱会的录像。由于歌手们依旧依赖巡演录像的收入,所以这部分内容没有授权给视频平台。粉丝内部也极其排斥盗版,对于录像带内容外流有着严格管理,因此日本的录像带销量也一直保持稳定。日本唱片公司利用这种追星文化,来推进他们的CD和视频录像。如偶像的CD封套里,会有特别演唱会、握手会的门票和投票卡。为了让偶像在选秀节目中胜出,歌迷会买入成百上千张同款CD。

    第四,偶像文化固然推动了CD销售,但是人口老化更为重要。2016年日本国内最受欢迎的艺人之中,岚出道了17年,福山雅治已47岁。他们的歌迷长大后,消费能力增强,继续买碟支持偶像。在社会老化问题尤其严重的日本,现时消费力最旺盛的,都是生于有买CD习惯的年代。

    数字下载和流媒体服务的主要人群是青少年或年轻人偶像文化:在西方已成绝响的单曲(CD singles),在日本还是极受欢迎,足以支撑销售市场。单是2015年,偶像团体的单曲售出就过百万张。迄今,日本知名女团AKB48已推出44张单曲。歌迷买她们的CD,不只为了里面的音乐,更是表达支持。根据2015年Oricon音乐排行榜,AKB48以4张单曲专辑夺得头4位,总计售出500多万张。

    流媒体改变世界

    但实体唱片业在数据时代终究乏于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者开始习惯使用在线音乐平台,而不是使用CD听歌。根据RIAJ的数据,2018年日本数字音乐较去年增长了13%,达到了645亿日元,已经连续第五年增长。其中,流媒体音乐同比增长33%,达到349亿日元,占比高达54%,第一次超过数字下载(40%)。

    流媒体易于点播和相对便宜的特色,已成为日本年轻消费群体的主流。据统计,42.7%的用户使用YouTube,视频点播(video-on-demand)影响了传统传播渠道的地位。让人随时随地听到他们喜欢的音乐的巨大便捷性、艺术家新专辑发行与流媒体服务的一致性,让日本音乐产业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在这样急需突破的情况下,日本开始展现出积极寻求海外扩张的一面。日韩文化传播极其相似,曾经韩国拥抱全球机遇时日本选择主攻国内市场,现在它也开始以此为契机积极宣扬J-POP(日系流行音乐)、J-ROCK(日系摇滚)。“酷日本”文化的海外宣传也得到了政府层面的支持。

    作为全球第一大音乐市场,美国就经历了多年的音乐产业停滞增长与传统销售下滑。直至2016年,其音乐产业以77亿美元的新高,显示出成功适应数字时代的迹象。经历时代变换的阵痛,美国音乐产业得以复苏,也部分得益于该国对新音乐与流派的持续全球输出。这对日本及中国的音乐产业与音乐市场也是一种提示:完全接受数字革命的同时,推动艺术家创造力与文化对外传播也必不可少。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19.10.15 11:39:51
    5
    121.204.***.***
    121.204.***.***
    日子还能过下去
    此帖使用MI 5提交
    发表于2019.10.13 10:55:03
    4
    180.140.***.***
    180.140.***.***

    此帖使用iPhone提交
    发表于2019.10.11 22:55:46
    3
    064.104.124.***
    064.104.124.***
    发表于2019.10.11 17:22:44
    2
    211.143.230.***
    211.143.230.***
    发表于2019.10.11 14:57:04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9303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