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需要什么歌?
游莹 于 2020.02.22 14:13:08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9.50/38

前段时间,由东方卫视制作的大型室内音乐竞演综艺节目《我们的歌》收官,收视率破2、于同时段交叉排名第一,被称为“黑马综艺”,并获得不凡的口碑。是什么惊喜让《我们的歌》在一众音乐综艺中脱颖而出、并且使“爆款综艺制造工厂”的浙江卫视跌下神坛?

《我们的歌》早在开播前节目就以“费玉清封麦前最后一档综艺节目”的亮点赚足了噱头,在赛制上更是创造性的突破,使用盲选配对赛制——歌手们要依靠“听歌识人”完成互选,并在组队竞演中不断挑战音乐进阶,《我们的歌》总导演、制作人陈虹在新浪采访中说道:“这样极具挑战性的赛制规则带来的不仅是考验和挑战,也更多角度呈现出榜样歌手对类型音乐的全新尝试和新声歌手自我风格的凝练。”可见,这次节目在制作上颇为用心,与以往“新瓶装旧酒”的音乐综艺不同,不仅是对新生代歌手个人风格的试炼,而且对已成名叱咤乐坛多年的榜样歌手提出了突破自我舒适圈的要求。

  • 在舞台设计上,Y字型舞台也别具一格。它象征着经典金曲与现代音乐跨越世代、两代音乐人理念的共融,盲选合唱的赛制也颇有当年黎明挑选次时代歌手“先声夺人”做法致敬的意味。再次,“Y”字型舞台也是节目英文口号“young forever”的符号化缩影,是整个节目制作理念的视觉化呈现。

    主持人林海在节目中说到《我们的歌》缘起于13年前乐坛常青树歌手费玉清与新生代歌手周杰伦合作的《千里之外》,该曲在当年横扫各大音乐奖项,两位不同世代的歌手碰撞出意外的火花,获得破圈层的赞赏。在今天萎靡的华语流行乐坛中,尽管音乐平台包容性更强、音乐制作的技术也可媲美顶尖欧美一线水平,为何打造现象级金曲却困难重重?一方面成名艺人推出一首新的作品从词曲、编曲、录音、宣传都需要大量财力支撑,而传统唱片销售渠道的落寞使得原创歌曲变现困难,形成死循环;另一方面音乐产业的不景气也使得优秀新人难以出头,流量为王的时代他们只好参加各类综艺、直播、微博等形式贩卖音乐以外的生活获得点击量,从而“曲线救国”创作音乐。费玉清与周杰伦的跨界合作启发了总导演陈虹,代表金曲价值的榜样歌手和风格多元的新声歌手在Y型舞台上蒙面相遇,听歌结缘,为听众及歌手世代隔阂的问题提供了实验性解决方案。以陈虹的话来说是“华语流行乐坛代际共融的价值溢出”。

    之所以每一代人有自己认定的“时代”曲,是因为这些作品中陪伴了听众的成长,参与了他们的私人记忆建构,多年以后回首,金曲仿佛“时光银行”一般,保存了人们那些珍贵美好的时刻和情感,成为了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但就如第九期节目中周华健对徒弟蒋一侨在讲解《孤枕难眠》时说的,尽管时代不同,但情感是一样的。古时《诗经》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二十年前看到美女“能不能要个电话”,而今日“扫一扫”情感的本质是相同的,新生代歌手应以自己的理解去唱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孤枕难眠》。由此笔者想到,造成世代传播隔阂的困境完全是因为代际原因吗?在研究青年亚文化为代表的英国伯明翰学派看来,“世代模式”早已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何不同的世代却会有着相似性等问题。刘宇宁在节目中对费玉清大声示爱“我们一家三代,婆婆、妈妈、我都是您的歌迷”,如果只是单纯的年龄代沟又如何解释这样的“费玉清常青现象”?可见,代际隔阂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音乐内容本身。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份子,不仅是音乐商品,更是一种群体认同的传达。在第四期节目第二轮合唱中,黄凯芹与李紫婷演唱了2019年最HIT的古风电音歌曲《芒种》,难以想象唱《晚秋》的伤感情歌手黄凯芹竟然也随二次元少女李紫婷跳起了“热舞”。

    尽管他在演唱后说“我花了很多时间都还没完全了解歌词,无论是唱,还是表演的动作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新鲜感”,但我们看到了一位榜样歌手在积极和当下发生的音乐交流、融入。在更新迭代的众多音乐风格、流派中,“青春”是其永恒的主题,前辈歌手勇于脱下“人设”为新声歌手做榜样,成为了该节目众多暖心亮点之一。

    节目口号“我们的歌,唱出青春样”,给出了世代沟通的关键解答。经典作品由新声歌手重新演绎唱出现代人的情感;榜样歌手也不应脚步停滞,继续推陈出新,让华语流行音乐永葆青春。周华健时隔六年在2019年12月发布了最新专辑《少年》,在节目中他坦诚说道:“其实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走进唱片行,可能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歌来听,不是说现在的年轻音乐不好,而是隔了一个时代之后总会有一个隔阂。我作为一个歌手,在这个时候能否找到一些题材?在准备这张专辑过程中写了八首歌后才发现,原来我都是在年轻时的自己,于是有了《少年》这个题材。无论六十岁、七十岁,其实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少年。”

    “少年心”作为一种“想象式解决办法”对抗着父辈文化中悬而未决的种种矛盾,给予大众慰藉。无论是当下流行的《卡路里》、《野狼disco》或是以前的《失恋阵线联盟》,其共同的主题都是唱出当下的青春样态,在音乐符号层面上关注和传达性别、阶级等社会问题的信息。

    “青春”作为口号式的宣泄固然能激起世代间的共鸣,仅停留在私人化记忆层面的“泡泡糖音乐”最终也会随着成长而被历史淡忘。“我们的歌”应该从更深的社会层面思考:当代人需要什么歌。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44.178.***.***
    144.178.***.***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0.02.24 10:10:06
    3
    116.005.022.***
    116.005.022.***
    发表于2020.02.22 18:13:25
    2
    121.204.***.***
    121.204.***.***
    情歌总是老的好
    此帖使用MI 5提交
    发表于2020.02.22 16:40:42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2719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