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解散五十年
王小峰 于 2020.05.13 10:58:56 | 源自:微信公众号-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0

  • “关于一见钟情,就是我与‘披头士’在一起:我相信它一直都在应验。”——斯蒂芬·金

2020年4月10日,是“披头士”解散50周年。按理说,媒体会对他们做一番纪念,毕竟过去整整半个世纪了。我去年开始准备写一篇纪念“披头士”解散的文章,因为他们对我影响太大了。但去年底突发的蔓延到全球的疫情,扰乱了所有人心中美好的心情。我查了一下,国外音乐媒体对“披头士解散五十年”的话题多是蜻蜓点水,根本不像解散40年时那样大书特书。

我打开扔在电脑里写了一半的稿子,犹豫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把它写完吧,就当给自己留个纪念。

  • 1

    1970年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在个人专辑的发布会上,正式告知媒体:“披头士”解散了,从他们正式叫做“披头士”开始算起,一共存在了10年时间。这10年,他们改变了摇滚乐,创造了一个永不褪色的摇滚神话。

    如果翻翻摇滚乐的历史,会发现,很多乐队的寿命都很长,比如U2(44年)、“空中铁匠”(49年)、ZZ TOP(51年)、“冲击”(52年)、“忧郁布鲁斯”(54年)、“滚石”(58年)、“金耳环”(59年)……而且这个纪录还会继续刷新下去。

    能让这些乐队坚固地走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都视自己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分子。更多短命乐队大都是因为某个成员有了新想法。比如加拿大有个叫“外国人”的乐队,主唱想玩硬摇滚,吉他手想玩流行歌,说不到一起,一拍两散。“平克·弗洛伊德”是因为成员不满罗杰·沃特斯的独裁而解散。

    当“披头士”的四个成员同时有了四个想法时……

    10年对“披头士”来说足够了,如果他们像“滚石”那样,生命在延续,看着自己枝叶在枯萎的同时成为传奇,不知道会是什么感觉。就像我每次听保罗·麦卡特尼的音乐,都会有他拙劣模仿“披头士”的感觉,或多或少会替他们尴尬。“滚石”能走到今天,关键在于四个成员没有什么音乐上的“追求”,他们的追求早在1968年就结束了,这一年,他们发行了一张非常失败的专辑《撒旦陛下的请求》,想赶一赶迷幻摇滚的潮流。事实证明,他们不擅长玩这类音乐。从那时起,“滚石”老老实实地玩布鲁斯摇滚,从未偏离航向。2016年,他们还录制了一张翻唱经典布鲁斯歌曲的专辑《忧郁与寂寞》。

    因为“披头士”留给人们的体验和记忆太美好了,50年来,他们一直让人念念不忘。目前可以统计的被翻唱次数最多的歌曲,“披头士”的《昨天》《埃莉诺·里格比》《嘿,裘德》《顺其自然》《我爱她》《一起来》是翻唱者最喜欢的曲目,其中《昨天》被翻唱了三千多次。

    有很多分析“披头士”解散的文章,甚至还有人把他们的解散比喻成当今世界的格局,欧洲、美国和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某些国家……

    美国作家、音乐记者米卡尔·吉尔莫尔2009年在《滚石》杂志上写过一篇《内幕:为什么披头士会解散?》,详细分析了这支伟大的摇滚乐队解散的原因和过程。他研究了大量史学家、评论家、音乐学家、传记作者、社会学家和新闻记者的文本,记了一千多页的笔记,最后他说:“实际上他们都是好人,没有小人,他们都是容易犯错的人,并且确实犯了严重的错误。”

    再没有第二支乐队的解散会让人们如此念念不忘。从各种分析文本描述的事实来看,“披头士”的解散就像雪崩是每一片雪花作用的结果。并非某个具体原因。每一个不祥的苗头出现时,都不是致命的,它们不断积累,约翰·列侬的一个错误决定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9年9月,列侬告诉他的妻子小野洋子和经纪人艾伦·克莱因,他决定离开乐队。这就是《滚石》杂志在2009年9月3日(而不是4月10日)刊登纪念“披头士”解散40年专题的原因。

    2

    “披头士”解散的原因有很多。我大致梳理一下:

    一、“披头士”停止巡回演出是乐队解散的最初诱因。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摇滚乐队,他们可以每天都在表演,挣无数的钱。但到了1966年8月,他们做出一个决定:不再巡演。也许对那一代摇滚乐队来说,巡演只是音乐表达的一种延伸方式,“披头士”的成员认为,他们的主业是音乐创作,不该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单调疲惫的演出上。尤其是,他们有很多音乐上的想法,这些想法无法在舞台上呈现。

    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之后他们发行的专辑几乎都成了他们经典中的经典。但随之而来的是——巡回演出产生的那种团队凝聚力开始慢慢消失,这让他们意识到,在路上的生活如同一个整体其实是个假象。每个人都有了自己未来的计划。

    二、停止巡演后,列侬去拍了一部电影;鼓手斯塔尔去度假,也开始了个人的电影事业;麦卡特尼与制作人乔治·马丁创作了一部电影配乐;对东方文化兴致浓厚的哈里森去了遥远的印度。

    这是乐队从组建开始,他们第一次意识到个体的存在——毕竟此时他们都已成年。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1966年,即使战后婴儿潮那一代人也都快21岁了,这代人顺理成章地把摇滚乐反文化的精神带入主流文化。“披头士”还可以停留在原地去唱那些《爱我吧》《她爱你》《我爱她》之类的泡泡糖歌曲,但他们想改变“Fab Four”形象,加入到这场主流文化的潮流中。

    史蒂夫·乔布斯是“披头士”的铁杆粉丝,他曾经说过:“我的商业模式是‘披头士’乐队。他们是四个互相抑制负面倾向的家伙。他们彼此平衡,总和大于各部分之和。我就是这样理解商业的:商业中伟大的事情永远不会由一个人来完成,而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

    乔布斯当然也看到了,停止巡演的“披头士”在脱胎换骨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蚕食让他们赖以成名的那个整体——总和开始小于各部分之和。

    当他们再度重聚,面对和过去相同的事务时,曾经的凝聚力正慢慢消失。最明显的是乔治·哈里森。他从印度回来后,在音乐上顿悟了许多,尤其是他作为一个明星,悟出了商业社会流行文化的成功本质与东方价值观和哲学之间的关系。

    “披头士”成名之后,在音乐上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即麦卡特尼和列侬是主创,以保证商业上的成功。至于另外两个成员哈里森和斯塔尔,即便他们也有创作能力,能写出上榜的热门歌曲,也被限制到一张专辑只能提供一两首歌的范围内。哈里森的创作能力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乐队并没有给他相应的机会,这使他把兴趣转移到个人事业上。

    三、乐队的经纪人布赖恩·爱泼斯坦因为吸食海洛因过量,于1967年8月去世。“披头士”能成为传奇,与爱泼斯坦的幕后帮助分不开,他帮助乐队打点商业上的事情,让乐队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创作、表演和制作唱片,使他们短短几年名利双收。爱泼斯坦的离去,不仅让他们在商业经营上受到影响,也意味着将四个人凝聚在一起的外力消失了。乐队不得不雇佣新的经纪人,并且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他们不擅长的商业经营上,矛盾的张力开始加大。

    四、在布赖恩·爱泼斯坦去世前,他们曾经有一个计划,成立一家娱乐公司,一来可以扩展业务,二来可以避税。这就是后来的苹果唱片公司。还没等公司成立,爱泼斯坦就去世了。没有爱泼斯坦的指导,公司成立后,没有商业经验的乐队成员不得不介入到他们陌生的领域中,这让他们本来就有些裂痕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2016年,麦卡特尼在一次采访中,再次试图解释导致乐队解散的原因。他说:“生意使我们四分五裂。”

    五、1967-1968年,“披头士”认识了一个大忽悠:Maharishi Mahesh Yogi,出于对印度文化和精神世界的探索的兴趣,他们开始体验超自然冥想,一起去了印度,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集体出国。但在印度期间,他们经历了种种不愉快,慢慢看清了这位印度上师的本质。印度之行在某种程度上让成员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

    六、他们接下来的专辑——著名的《白色专辑》,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每个人的作品都单独编曲,这种情况在过去几乎不可能发生。鼓手林戈·斯塔尔因为没什么作品,干脆离开了乐队,后来又把他连哄带劝回来。最后是,谁的作品在编曲上需要谁来帮忙就叫谁来——他们已经不再相信他人在艺术上的贡献。即使它成为“披头士”最成功的专辑,也无法抹去他们分崩离析的裂痕。

    七、“披头士”出道时是四个男孩,到了60年代中后期,他们都已成家,婚姻、家庭需要他们的时间。有人也许会问,这也能影响乐队的凝聚力?是的,少年成名,二十多岁功成名就,前进的速度会放缓,尤其是列侬,他后来与辛西娅离婚,爱上了小野洋子。

    八、很多“披头士”歌迷认为,乐队解散就是因为小野洋子对乐队的深度介入,这显然是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偏见。乐队之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涉及到创作、录音的工作,不许家属介入。但是列侬打破了这个规定。你很难说列侬为什么这么做,他到底是为了搞垮乐队,还是认为这种做法很正常,至少他说“我和洋子是一个人”,引起乐队其他成员的不满,这肯定会让本来就变得非常紧张的成员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但这绝对不是乐队解散的唯一原因。

    事实上,在洋子到来之前,乐队就已经处在解散的边缘,有没有洋子出现,结局也是这样。2012年,麦卡特尼在接受英国记者戴维斯·弗罗斯特采访时说:“小野肯定没有拆散乐队,那时乐队正在破裂中。”

    九、爱泼斯坦去世,乐队在商业上缺乏一个更明白、有魄力的人来管理,人心思变,最初的集体合议变成各自为战。在他们四个人中,只有麦卡特尼是真心爱着“披头士”,最后把他逼成乐队的核心人物。可问题是,列侬和哈里森并没有给麦卡特尼带来一定支持,他们不喜欢麦卡特尼的霸气方式而消极对待工作,虽然他们二人目的不是拆散“披头士”而是保持成员之间的权力平衡——希望乐队能以更自由随意的方式存在,但麦卡特尼希望用强势让“披头士”继续下去,这个矛盾客观上加速了“披头士”的解体。

    3

    如果从时间线上看,会发现,乐队解体的苗头出现在1969年,列侬私下里就跟其他人说过他要离开乐队。

    1969年8月20日,乐队录制了最后一张专辑《修道院之路》。两天后,他们再度聚集,拍了乐队最后一组集体照。从照片上你能看出,他们像是四个仇人,甚至连最起码的礼貌配合都消失了。摄影师伊森·拉塞尔回忆说:“我本来可以让他们笑的,但那完全是假的,我很高兴没有让他们这样做。”

    9月中下旬,四个人在苹果公司的工作室开了一个会,讨论公司的商务问题,这是乐队四个人最后一次聚会。9月20日,“披头士”实际已名存实亡。

    1970年1月3日,麦卡特尼、哈里森和斯塔尔在录音棚里录制了哈里森创作的《他是我的》。此时,列侬和洋子正在丹麦。

    4月10日,麦卡特尼在公开场合宣布他离开乐队时,人们才知道乐队解散了。他说:“个人差异、业务差异、音乐差异,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美好。解散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我完全不知道。”

    记者问他:
    ——你想念“披头士”吗?
    ——不。
    ——你是否打算与“披头士”一起制作新专辑或单曲?
    ——不会。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的鞋子真漂亮。”另一个人回答:“只有我的脚趾头知道有多难受。”没有人知道这四个完美的人(Fab Four)在解散前有多难受。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此帖使用Win10提交
    发表于2020.05.14 20:37:53
    14
    03
    发表于2020.05.14 17:27:27
    13
    125.214.204.***
    125.214.204.***
    发表于2020.05.14 12:15:12
    12
    060.016.042.***
    060.016.042.***
    发表于2020.05.14 11:57:18
    11
    027.008.059.***
    027.008.059.***
    发表于2020.05.14 10:06:02
    10
    182.135.190.***
    182.135.190.***
    发表于2020.05.14 09:40:04
    8
    113.104.243.***
    113.104.243.***
    发表于2020.05.14 08:44:31
    7
    117.090.039.***
    117.090.039.***
    发表于2020.05.13 19:56:09
    6
    084.247.***.***
    084.247.***.***
    与团体名利一起伴随着与日俱增的,还有个人想法。看似完美的组合也总有曲终人散的一天。
    此帖使用Android设备提交
    发表于2020.05.13 16:24:47
    5
    001.084.000.***
    001.084.000.***
    发表于2020.05.13 15:44:00
    4
    124.074.161.***
    124.074.161.***
    发表于2020.05.13 14:50:55
    3
    068.080.***.***
    068.080.***.***
    我们丢失大猩猩
    此帖使用MAC提交
    发表于2020.05.13 13:47:06
    2
    180.140.***.***
    180.140.***.***

    此帖使用iPhone提交
    发表于2020.05.13 13:29:50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6875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