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
  • 128
  • 介绍 - 介绍音乐与器材
    数码相机的自动测光程序把我们从繁杂的手动曝光中解脱出来,让我们能有更多精力去考虑构图等其他问题。但自动曝光也有它的缺陷,当画面中暗色(反光率低)或浅色(反光率高)的物体占据大面积范围时,相机的测光系统就会对整体环境做出错误判断,“擅自”选择较多或较少的曝光量,从而让拍出的照片常常不如人意(整体过曝或欠曝)。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调整曝光补偿,得到更加精确、符合我们自己需求的曝光。曝光补偿就是在相机自动测光的基础上……
    有人或许会问,到底什么是严肃音乐?什么是通俗音乐呢?其实,没有截然的界限,但是今天我想解释一下,其实我特别不喜欢“严肃音乐”这个词。当然还有一个词,相对来说我更不喜欢,它就是“高雅音乐”。每个人都可以欣赏最伟大的作品,一听“高雅音乐”让人敬而远之,这个词有一股阶级分层的色彩。而且这个词很不准确,音乐当中那些阴森、恐怖、焦虑、挣扎、滑稽也不能用“高雅”这个词代替。“严肃音乐”这个词也不好……
    我经常把欣赏音乐和美食做比较,美食的世界酸甜苦辣、百味俱全,单独的苦、辣、酸,像臭豆腐、外国人的奶酪、南方的榴莲、北京的豆汁、江浙的臭冬瓜,你还需要适应一下子。曾经有人说,即便听了你的大道理,我也不爱听外国人的音乐,因为什么?难听!对此,我把人们在感觉层面上无法接受严肃音乐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我要强调,音乐就是听觉的艺术。你长了这么多感觉器官,每一种感觉器官受它美的感官愉悦、感官享受的需要;相对应的,人们创造了各个艺术门类,音乐就好比是耳朵的“美餐”。大家想想,美食的欣赏方式是什么?一盘东坡饺子端出来了,你马上会想这里面有什么思想内涵我怎么没吃出来吗?不用想那么多,享受味觉的美就是美食的欣赏方式,体验纯粹听觉的美就是音乐的欣赏方式……
    本篇之初我先来介绍一下音乐理解活动的特征。经常有人问我,周老师,这首曲子给我这种感觉,你说我理解得对不对?我自己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听一首曲子好不容易有点儿感觉了,又担心自己理解得不对,最后对一下乐曲解说,十有八九对不上。为什么?研究告诉我们,声音只有五种属性能够引起人们很粗糙的联觉反应,这就必然导致了很多东西音乐都表现不了。比如明确的具体的视觉的东西,像家居、水果、长相,音乐表现不了。没有具体感性特征的抽象概念……
    两千多年前的俞伯牙找不到知音,两千多年后现代人听不懂,在座的各位听不出来,其实那些音乐专家们也听不出来,道理就在于此。说不出作品表现的是什么,不是听众的欣赏水平差、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而是因为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性和语义性的内容。现在我要说的是,“俞伯牙,是你不懂音乐,你要是真懂音乐,就不应该要求听众在音乐当中听出那么具体的东西来。”现在我就不怕你问我了,你问我,我说不出来,说明我懂音乐,你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是外行……
    虽然使用电子图像感应器感光的数码相机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的主流,但不少摄影发烧友仍坚守着胶片相机;对于今天的大部分入门爱好者而言,胶片已经渐渐变为一个“神秘的传说”。或许我们看到过它,但却未必了解胶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化学成分组成。为此我们邀请资深摄影爱好者饭饭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在华语歌坛,有这样一位女性歌者,她的形象既甜美可人又典雅端庄,歌声既清新温润又深情婉转,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她征服了一代又一代歌迷,虽然香消玉殒已15年,人们对她的怀念并未被时光冲淡,反而与日俱增;至今她仍是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华人歌手,她在华语流行音乐界的“女神”地位无人可与之比肩。没错,她就是邓丽君。对于中国大陆民众而言,“邓丽君”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30多年前,当人们逐步走出那场浩劫的阴影,开始新生活的时候…
    随着技术进步,音乐载体经历了早期蜡盘、黑胶、磁带、CD时代的变迁,这些音乐都必须记录在有形的实物介质上;数字音乐的出世,打破了这一传统理念,它以全新的存储方式,通过网络自由传输,这中间可以不借助任何实物载体,它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流通环节中的费用,不仅符合国际对降低资源消耗,节能环保的理念要求,更重要的是,数字音乐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音乐价格体系,为音乐的版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欢迎参加我们的闪光摄影速成班!从内置弹出式闪光灯的基本操作到灵活调度多个外置闪光灯,我们将用最浅显易懂的文字向你解释闪光摄影的核心技巧。在这里你将学到:1、使用内置的弹出式闪光灯消除阴;2、使用墙壁的反射获得柔和的光线;3、使用后帘同步闪光灯拍出更艺术的运动照片;4、使用离机闪光的高级技巧;5、使用多个闪光灯来发挥创意……
    1842年5月7日晚上,在音乐名城维也纳,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时刻,铭刻在音乐艺术的辉煌史册上。在这座讲究礼仪的艺术之城,就是皇族驾临,人们也不过行三次鼓掌礼,而在这个晚上,如果不是警察的出面干涉,也许这个掌声会有十次、二十次……这是一个何等恢宏壮伟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在这里,一部不朽的音乐杰作第一次出现在欧洲乐坛上。罗曼·罗兰用激动的笔触写道:“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
    流媒体的概念区别于我们之前介绍视频编码格式,是一种以数据流的方式从远程服务器端边下载边播放的视频播放形式,当然其所使用的压缩编码通常也不同于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众多编码。流媒体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DVD,下载到的Divx格式电影,以及高清视频等,它不需要我们先得到完整的视频文件就能播放,这构成了流媒体和传统意义上的音视频媒体的根本区别。时下有四家流媒体技术提供商……
    上世纪70年代,邓丽君已成为红透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的少女歌手。可就在此时,她的危机感与日俱增:自己在舞台上唱的歌曲越来越定型化,没有新的歌路可走,没有新的唱腔可用。随着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她即使疲惫地全心付出,仍不能换来往日的那些热烈掌声。因此,她一直在寻求突破。1973年,日本宝丽多公司派人到香港寻找偶像型华人歌手,他们在东方歌剧院发现了邓丽君。与妈妈赴日本考察后,邓丽君发现,日本的音乐水准比港台高得多,那里有完善的歌唱条件……
    纯朴、亲切、活力、向上而又不失时尚与高贵的风格,令邓丽君在公众眼中的形象趋于完美。甜美的歌声与完美的公众形象,使邓丽君成为很多大陆青年的偶像。在很多年轻人的笔记本里、床头上、钱夹里,开始出现邓丽君的照片,她的磁带甚至因一次次被翻录,而音色模糊。时隔多年,仍有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坦陈,留在他们心中的邓丽君,已经不再是一个歌手,那段时光也不仅是一段有歌声伴随的岁月那么简单;对他们而言……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生于台湾云林县,本名邓丽筠。她的父亲是名老兵,祖籍河北邯郸,母亲祖籍山东东平。邓丽君有3个哥哥和1个弟弟,由于孩子多,她的父母虽然辛苦劳作,但日子过得一直比较拮据。父母很早就知道,他们的女儿邓丽君有一副好嗓子,是块唱歌的料。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女儿后来凭着这一特长,不仅改变了全家人的经济状况,还成为华人世界的一位巨星。13岁那年,邓丽君参加了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
    矛头指向周恩来的 “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此时已经开始。批判“贝多芬们”和“无标题音乐”自然成为这个运动中的一部分,从1973年12月起,全国报刊上突然登出成千篇各类 “大批判小组”写的批判无标题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文章。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如此简单粗暴的观点曾是“金科玉律”,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能多已淡忘,故恕我在此详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篇“大批判”文章的观点,因为这些文章典型地反映了“文革”的逻辑与文风……
    “文革”中,个人听西方音乐都是罪过,更不要说演奏这些乐曲。不过,当1972年中美最高层接触之门打开时,“贝多芬们”在中国的命运变得更为复杂奇特,成为当时中国政坛政治斗争的“工具”。 1972年8月,为了庆祝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盟友罗马尼亚国庆,广播电台请示中央能否播送一些诸如 《云雀》等罗马尼亚的民间音乐,正借“九一三”事件批“左”的周恩来批示:“由广播局和文化组负责审查一下,如音乐健康、有民族特点,还可以播放。”但江青针锋相对地批示道……
    在介绍MPEG组织的MPEG-4时,我们提到了H.264这一视频编码规范,它由ITU-T的 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发布,是一个非MPEG组织推行的视频编码方案。所以在经过前述几篇文章之后,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常见的,但是非MPEG组织所发布的规范,以及这些不太为人知的制定组织。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ITU-T……
    1977年,我还在部队当兵,每天早饭后的一小段自由活动时间,连队的有线广播转播的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一个春日的早晨,当突然听到广播中说,下面我们播送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生前非常喜欢的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时,我像触电一样,几乎要从饭堂的凳子上弹了起来。实在是太意外了!虽然那时“四人帮”被粉碎不久,几乎每天都有令人兴奋的消息从广播中传来,不是“大干快上”,就是某位老干部被“解放”……
    2010年5月11日,传闻已久并在之前的PMA 2010大展上公布过概念样机的索尼APS-C画幅电子取景式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终于正式发布。官方对此类产品的最终明确定义是“Interchangable Lens Digital Camera”,简称“ILDC”,中文直译为“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它是索尼数码相机家族中的全新成员,NEX系列将使用全新的“E-series(E系列)”镜头体系……
  • 1
  • ...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
  •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