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摇滚却讨厌卖弄愤怒 崔健杭州访谈
陈宇浩 崔健 于 2011.11.11 12:38:37 | 源自:钱江晚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10
崔健划掉了采访提纲中30%的问题,这其中包括“你有多少顶红星帽子”、“你开不开微博”等等。或许他觉得无聊至极,或许觉得自己“磨砂式”的个人Logo中,绝不该夹杂这样的五彩斑斓。有同行曾经提醒,在崔健面前,你很难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因为“你问什么”、“他说什么”,从来都不是一个选项。哪怕在这个嬉皮士横行的年代,崔健所凸现的依旧是一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面孔。对于不喜欢的问题,他不会有半点欲拒还迎的暧昧,而是准确、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厌恶。比如年龄,“老问这个,你不觉得俗气么?”分贝不高,却能瞬间让人芒刺在背。

10月29日和30日,崔健将踏上2011西湖国际音乐节的舞台,重新唱响《一无所有》。他说,25年前写这首歌的故事,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就算想起来,我也不会说。有意思吗?”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对“有意思吗”这个反问句的使用频率很高。它是崔健的关键词。这个问号,实则是崔健表达愤怒的“改良产品”,只是附在一套委婉的盔甲里面:“我的愤怒,从来不是一个娱乐话题,也不值得卖弄。”

崔健显然也意识到,时代对自己的定义,有一种无法控制的荒腔走板。大家盯着的是一个时代的代表符号,一个永不服输的斗士,而忘记他首先是一个音乐家。所以在采访中,“少谈点愤怒”,是崔健始终绷紧的那根弦。从1986年到1999年,再从1999年到现在,崔健从来没有远离过舞台。这个在康庄大道和羊肠小径上交替前行的中年人,沿途被戴上一顶顶帽子:教父、斗士、膨胀者、活动家……这些帽子让他享受到巨大的权力感,也送给他一种深刻的孤儿气质。

“如果你不喜欢我的现场演出,可以立马转身走人。”对于来参加音乐节的年轻人,最后崔健送出这么一句“忠告”。哪怕在商业面前,他的姿势始终强硬,并显现出不可摧毁的意志力。

  • 制造商=NIKON;型号=NIKON D70;焦距=145毫米;日期=2009.11.05 21:20:06;光圈=F2.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600秒;曝光程序=手动模式
  • ●挑晚上在西湖边走走,不会被认出

    记者(以下简称“记”):杭州来得多么?这座城市给你的印象如何?

    崔健(以下简称“崔”):前几天还路过一趟,感觉这是一座线条很细腻的城市。不过上次我去杭州演出,跟主办方起了点小摩擦,觉得杭州人还是挺“厉害”的。

    记:听说你没事就会去西湖边走走?

    崔:是的,不过一般都是晚上去,这样不会被人认出来。

    记:这次来杭州开唱,《一无所有》吊足了所有“老摇滚“的胃口。25年前写这首歌时,有没有特别的故事?

    崔:说这个有意思吗?就算想起来我也不会说的,何况现在我想不起来。现在我更关心的,是明天做什么。

    记:跟25年前相比,两个版本的《一无所有》会有什么不同?

    崔:我不知道,其实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至少不会像我之前跟交响乐团合作那么“离谱”(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1月1日,崔健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举办过“摇滚交响新年音乐会”)。

    ●中国音乐节太少,应该继续加码

    记:这一两年,各地音乐节都在井喷,你觉得靠谱么?

    崔:其实也正常,说白了就是政府行为的转变。以前弄大型电视晚会,现在向音乐节这样的民间大型活动转变。我还是这个观点,音乐节的活跃,各地政府的支持是一个关键因素。

    记:但也有人说,中国的音乐节掺杂了太多“虚火”。中国对音乐节的需求量,真的已经有这么大?

    崔:事实上,中国目前的音乐节,绝大多数是无法按市场规律操作的,离开了政府支持就玩完。为什么?因为年轻人对摇滚还是很陌生。你看每次音乐节,底下有几个年轻人是真正理解摇滚的?

    记:你会有一种隔离感?

    崔:也不是。我的建议是,想让摇滚音乐节真正繁荣,应该把真正代表大众文化的观众拉进来,而不是整天让摇滚老炮来看演出。小圈子的狂热,始终改变不了本质的东西。

    记:但音乐节的大热,确实养活了一大批音乐人,你认同么?

    崔:这是肯定的,但从我们国家的人口、幅员来匡算,音乐节还是太少,应该继续加码。你看,整个欧洲,每年有400个音乐节,中国呢?有50个已经不错了。但你去杭州看看,有多少个音乐酒吧、卡拉OK,就知道老百姓对音乐的需求量有多大了。

    ●讨厌卖弄愤怒,但仍会不顾一切去愤怒

    记: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你留给他们更多的印象是“愤怒”,这是一种偏见吗?这些年来你是否还保持着这种“愤怒”?

    崔:每个阶段的愤怒都是不同的,新时代有新的愤怒,也有新的欢乐。对我来说,我很讨厌卖弄愤怒,因为这从来都不是一个娱乐话题。

    记:所以你一直在有意控制?

    崔:没有,只是跟以前不同,我不会再持续表达愤怒。但某些特定时候,我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去愤怒。

    记:你是否尝试着改变,让更多年轻人接受你的音乐?

    崔:这样问有意思么?说白了,这几十年音乐上的变化,肯定不会像经济上那么大,只是随着话题、表达内容而有所变迁。所谓的“新音乐”,无非是炒作上的说法。你看现在那些年轻的音乐人,他们只是“新的人”而已,其实在音乐形式上还是老的。

    记:这些年,演出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过年轻人的抵触?

    崔:没有,音乐是很公平的,他们最多不看。既然你来了,就表示你已经接受我的音乐,没人吃饱了撑着要去现场捣乱。不喜欢,你可以立马转身就走。

    ●《花房姑娘》很流行,但它是摇滚

    记:当年滚石来上海开唱,你是唯一一名受邀同台演出的中国音乐人。但似乎你和流行歌手的合作并不多,是内心一直有排斥感么?

    崔:现在,流行音乐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用二等的责任感去做唱片,尽量不痛不痒,也别给审批添什么麻烦,因为这样最省心。很多人是怎么去做音乐的?一边看点击率、下载量,一边写歌,都奔着这些东西去了,音乐能发自内心么?

    记:你的意思是,流行不意味着成功?

    崔:我当年写的《花房姑娘》也很流行,但我始终认为它是摇滚,而不是流行乐。

    记:鲍勃·迪伦在远离舞台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绘画和动物权益保护上;U2的主唱波诺,如今更像一名社会活动家。对自己未来的“出路”,你有计划吗?

    崔:你选的例子太有倾向性。像音乐人做到一定知名度,调动社会资源去做一些事并不难。老实说,鲍勃·迪伦和波诺所做的,不用费太多脑筋和精力。我还是希望能多做一些和艺术搭边的事,比如这几年一直在倡导的“真唱运动”,这种需要不断推翻自己和别人的事,才最带劲。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就态度而言,老崔的确是摇滚的,当然你说窦唯更摇滚,我也不反驳
    发表于2011.11.12 23:41:31
    9
    03
    发表于2011.11.11 21:35:18
    6
    03
    某个年代,不痛不痒,叫靡靡之音。

    我曾经问个不休,因为我一无所有;现在不爱问了,还是一无所有!
    发表于2011.11.11 20:37:30
    5
    10
    正式专辑
    1989年:《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1991年:《解决》
    1994年:《红旗下的蛋》
    1998年:《无能的力量》
    2005年:《给你一点颜色》

    其他专辑
    ——详细阅读
    发表于2011.11.11 15:34:01
    4
    116.237.***.***
    116.237.***.***
    有劲的事情全都没戏,没劲的事情每天都在继续!
    发表于2011.11.11 15:18:28
    2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295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