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爱乐乐团Digital Concert Hall[数字音乐厅]体验报告
刘恩惠 于 2012.03.05 06:21:11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9.92/248
对于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以下简称BPO]的数字音乐厅项目[Digital Concert Hall,以下简称DCH]虽早有耳闻,但当时我对它着实提不起什么兴趣。在DCH初试啼声的2008-2009年,高清音视频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但当时国内用户所能看到的大部分网络在线视频所呈现出的图像及声音品质,与“高清”标准之间的距离也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被1080P MKV和TS文件宠坏的爱乐者,我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去怀疑“音乐会上网”这件事对乐迷的吸引力;只不过那时候我连怀疑的兴趣都没有,直接选择了“无视”。

直到去年11月份柏林爱乐再度访华,我在登陆其官网查询资料之余曾再次进入Digital Concert Hall的主页,并顺手点看了DCH的宣传视频。在各种高清在线视频现身网络的“新时代”,继续“无视”或者“怀疑”显然都是不明智的,只不过瞬间惊喜之后得到的结论是失望——我被DCH的那段广告所吸引,进而对其效果产生很多遐想和期待;然而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却卡了n次,反反复复出现的数据缓冲提示让人崩溃。显然,数字音乐厅离我这个身处中国上海的2M ADSL用户依然有点遥远。

若不是乐友Endworld在网上发出DCH 48小时体验邀请的抽奖活动,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会再度关注“数字音乐厅”,经历了上次的糟糕境遇后我几乎又把它给忘了。而结果偏偏是我有幸中奖,Endworld在向我交代了体验方式之后,很关切地询问了我家中的网速,显然他很清楚这对于此番体验的重要性。我倒并不怎么担心,因为之前一个月家里的2M ADSL已经升级为10M光纤,料想该无大碍,毕竟是10M带宽呢!

Endworld给我的是一个48小时票券使用凭证码,在注册成为会员并顺利激活代码后,本次“数字音乐厅之旅”正式拉开帷幕。由于正逢周末,所以接下去的这48小时,除了吃饭、睡觉,我几乎全身心地扑进DCH的怀抱里;之所以这么投入,一方面是因为Endworld希望我能在整个体验过程结束后谈一些自己的心得,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DCH丰富的内容完全把我吸引进去,欲罢不能。随着体验的深入,我觉得两、三条微博可能已经满足不了我所想表达的信息量,因此有了这样一篇体验报告,希望对有兴趣了解DCH的乐友能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 DCH里有些啥?

    “Digital Concert Hall”隶属于举世闻名的柏林爱乐乐团,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从乐团官方网站的“媒体”栏目[http://www.berliner-philharmoniker.de/en/media/]进入DCH,当然也可以直接访问DCH的网址[http://www.digitalconcerthall.com/en/]。

    毫无疑问,这是柏林爱乐乐团在音乐会演出和互联网在线视频这两大领域的重要创举,不过DCH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如今我们依然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到DCH问世之初相关媒体的报道文字。2008年12月下旬新华网以《柏林爱乐乐团将开放全球首个数字音乐厅》为标题,第一时间对DCH做了介绍,全文如下:

    •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德国柏林爱乐乐团将开放全球首个数字音乐厅,在互联网上直播演出,欣赏音乐会的听众有望从数以百计扩大到数以百万计。

      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西蒙·拉特尔说,乐团将从明年1月开始在网上直播大多数音乐会,这是古典音乐“今后的方向”。音乐评论家认为,这将有助于确保古典音乐在多媒体世界中的地位。

      报道说,从明年1月开始,音乐爱好者支付9.99欧元就可以在网上欣赏一场现场直播的音乐会,或于48小时内观看音乐会的录像。此外,乐迷也可以支付149欧元欣赏整季的约30场演出。柏林爱乐乐团在数字音乐厅的首场演出将于明年1月6日举行。届时,乐团将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等作品。

      柏林爱乐乐团大提琴演奏家、积极推动数字音乐厅计划的奥拉夫·马宁格预测,在线听众将主要是受距离和时间限制无法到音乐厅的音乐爱好者。他说,以后在纽约的音乐专业学生可以上网观看乐团的演出直播,“这实在是太棒了”。

    如今的DCH与其诞生时相比,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上显然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它所涵盖的内容通过不断积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除了可以观看柏林爱乐重要演出网络直播视频的“现场音乐会[Live Concerts]”版块之外,还有“音乐会档案[Concert Archive]”和“视频节目[Video Specials]”两个重要栏目。截止本文发布时,音乐会档案库和视频节目库里已经放置了146台音乐会演出的完整录像、103段艺术家访谈、5部音乐纪录电影……

  • 当然在所有这些视频中,乐迷最感兴趣的肯定还是音乐会演出。目前柏林爱乐乐团承诺每个音乐季[前后差不多一年时间内]将有超过30场音乐会演出会通过“Live Concerts”向全球做网络直播,而这些演出的录像也基本都会被纳入“Concert Archive”中。其中绝大部分由柏林爱乐乐团在自己的“大本营”柏林爱乐大厅演奏,但也有少数例外;譬如在预告中我发现今年三月份他们将直播东京早稻田大学交响乐团[Waseda Symphony Orchestra Tokyo]的两场音乐会;而去年11月份BPO造访台北时在两厅院举行的两场音乐会的录像也被收录在档案库里。

    按照惯例,柏林爱乐乐团在自己主场举办的音乐会大多被安排在当地时间晚上八点开始,由于时差的关系,这时候是北京时间凌晨三点[德国夏令时时段则为凌晨两点],对中国乐迷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虽然Endworld赠送给我的48小时票里包含一场直播,但似乎只有当票券有效期内正好有直播场次时用户才能欣赏,因此我错过了体验“Live Concert”的机会。好在对大多数朋友而言,“Concert Archive”才是最吸引人的部分,下面的体验就以此为重点。

    播放流畅度

    对于网络在线视频而言,播放流畅度毫无疑问是网友最为关心的,所以我把这个问题的优先级提到最高。DCH的在线播放基于流行且成熟的Adobe Flash Player,鉴于目前似乎还没有任何一家视频网站上出现过DCH独有的音乐会实况拷贝,可见其防盗链、防下载技术还是比较完备的,毕竟这是一项收费服务。在观看“Concert Archive”中的音乐会录影资料时,DCH提供三种数据流量,从L档到H档播放效果随之逐级升高,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网络情况随时切换[观看Live Concert时则随网络状况自行调整],具体的音视频数据指标及适用网速如下:

  • 显然,理论上只需要3M带宽就可以顺畅接收DCH资料库中的这些视频数据[且以最高音画质量],但现实却有点残酷——我并没有因为拥有10M光纤就可高枕无忧——播放中断很常见,甚至某些时候被迫选择最低的L档品质,问题也仍旧存在。而情况又并不总是那么糟糕,在部分时段我也享受过连续一、两个小时在最高H档下播放畅通无阻的完美享受,甚至同时开个电驴下载也完全ok。期间,我还委托北京的赵宇为用他的20兆光纤体验了一下DCH,可得到的结果与我差不多——表现时好时坏;而拥有更丰富使用经验的Endworld也有相似的体会。毫无疑问,DCH在流畅度方面的表现有点不稳定,而且“落差”相当明显;无奈经过几天的试用我并未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流畅与否似乎与观看时段没有必然关联]。数据传输脱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没有任何切实数据为证的情况下,将之归咎于内容提供商[DCH]或者电信服务商[中国电信]中的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不过事后我得知,目前上海的光纤入户并非独享带宽,所以我觉得接收端的不利因素可能更大一些,以为自己拥有了10兆光纤就沾沾自喜,显然是过分乐观了。

  • 作为用户,如何判断自己的网络条件是否足以应付DCH所需的流量呢?网站提供了一段可以选择不同数据带宽的测试视频:[http://www.digitalconcerthall.com/en/concert/play/1-1],用户可以通过试播这段长度约为3分钟的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末乐章片段来进行检验。当然,依据上节所述经验,一两次顺畅播放可能无法完全说明问题,如果在不同时段每一次都有良好表现,那你真的足够幸运!

    用户界面及播放控制

    DCH的网页风格简洁、设计美观,用户界面友好。在“Live Concerts”版块中,DCH会罗列出所有的直播计划,除了直播时间、登台艺术家及演出曲目这些常规信息外,为照顾全球不同时区的听众,DCH还设置了地域/时区选择,以便所有用户都能知晓每一场音乐会网络直播在当地的开演时间。而在“Concert Archive”栏目中,所有录影资料以时间先后排序依次罗列[http://www.digitalconcerthall.com/en/concerts],虽然这个页面的长度很大,但用户可以很轻松地通过页面顶端的搜索栏,分别以指挥家、作曲家、独奏家的姓名作为搜索依据,系统会根据每场音乐会的节目信息自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场次,搜索速度很快、结果很直观。

  • DCH为“Concert Archive”库中所有音乐会都制作了一段长度在2-3分钟、可免费欣赏的Highlights[精彩瞬间],置于每场录影详请页面的右侧;Highlights的图像分辨率为640x360、视频码率为1300kbps[采用H264编码]、音频码率为192Kbps AAC。观察Highlights视频的播放进度条我们可以看到播放进度和数据缓冲进度两种色条,如果缓冲数据已下载到本地,用户可以实现顺畅的快进、快退,而当数据传输受阻、缓冲不足时播放就会中断,用户也可以通过暂停播放待缓冲数据较充足时再恢复以确保流畅度,这与我们通常接触的大部分流媒体视频网站的工作机制是相似的;甚至在无法正常播放时,DCH还会主动显示出该Highlights片段所对应MP4文件的地址,像是在鼓励用户去下载。

  • 不过DCH在播放正片时却采用了与播放Highlights时完全不同的控制界面:除了增加带宽选择按钮外,最大的区别在于播放正片时进度条里没有数据缓冲进度提示。通过查看网络数据活动量,我发现在暂停正片播放且没有其他网络应用时DCH依然会接收数据,可见数据预读机制是有的,只不过缓冲时间很短、缓存量很低。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显然是出于版权保护的考虑。在网络建设发达、完善的地区,这可能并不会对宽带用户的收看体验造成影响;但对网络环境欠发达区域的用户来说,则可能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因为每次调节播放进度[譬如退回之前已播放过的段落]时,都要重新接收、加载数据,在网络速率不理想的状态下反应会很迟滞;而且通过长时间暂停以积累较多缓冲数据来换取流畅播放的办法,在这里也行不通。

    有一点大家可以放心,除了每次载入视频后会出现一个带有乐团和赞助商标志的欢迎页面外,DCH不会插播广告[欢迎页面会在两、三秒钟内自行消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oncert Archive”录影播放界面的进度条上会显示乐章与乐章之间、乐章与掌声之间的分割点;据Endworld介绍,在“Live Concerts”直播时,为了保证观赏流畅度,DCH会根据用户当前的网络情况自动调节画质[分180p、270p、360p、540p、720p五档,用户也可手动选择];对用户而言,这无疑是两个实用而又贴心的设计。不过播放控制方面也存在一点瑕疵——当数据传输不及播放被自动中断后,有时DCH会在网络通畅后自动恢复播放,有时则需要用户手动点击按钮才会继续;而且还会出现第三种可能:数据接收提示标志消失,你以为点击播放按钮就可以继续观看,可点下去之后发现数据接收提示重新跳出来,画面继续停滞……这是网络龟速时段的常见症状。

  • 音画质量

    作为一个主要展示交响乐现场演出的平台,同时又隶属于柏林爱乐这块世界交响乐领域的“金字招牌”,DCH对于声音回放品质显然是有一定追求的。乐团自身出色的声音表现力以及柏林爱乐大厅良好的声学环境,为他们的追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录音和混音环节也体现出了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因为对比我在剧院现场听到BPO之声以及他们在EMI的一部分新唱片,我觉得DCH对乐团音色风格的记录是比较真实的;而声音压缩编码方面,他们选择了较为先进的AAC,而且确保播放时的码率不低于192kbps[“Live Concerts”模式全程仅支持192kbps,观看“Concert Archive”可选192kbps或320kbps]。虽然不清楚他们具体采用的是什么型号的录音话筒和哪一种ACC编码器,但就主观听感而言的确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准。

    当然,对某些要求极度苛刻的发烧友来说,DCH的音质或许不值一提,只不过用Hi-Fi、Hi-End的标准去要求这个在线播放平台显然是没有必要的;我个人认为DCH的音频流达到了数据量与声音回放品质的良好平衡。以192kbps规格的音频流为例,声音还原水平基本配得上清晰、饱满、真实这些评语,在播放一些小型乐队作品[譬如巴洛克器乐合奏、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时,几乎挑不出什么特别明显的瑕疵。数据压缩会导致AAC格式在面对大型作品,尤其是诸如马勒、布鲁克纳交响曲这样的“庞然大物”时,在声音的结实程度和整体层次感方面“力不从心”;即便选择320kbps码率,与CD唱片、影碟里的PCM音轨相比,AAC在还原度方面终究还有差距。但我觉得这种差距并不会明显影响到声音格调的走向,动态也基本达标;最重要的是,音乐会现场录音宝贵的“鲜活劲儿”并没有被抹杀,这是很难得的。大家同样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测试视频[http://www.digitalconcerthall.com/en/concert/play/1-1]去实际感受一下。虽然目前只能支持立体声音频流,但DCH在答疑中表示,如果未来Adobe Flash Player能够提供软件支持,他们完全可以向用户提供多声道音频。

    在体验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试用DCH的最初几个小时里,无论我选择192kbps还是320kbps,都会时常听到类似削顶失真的噪音,我以为问题出在节目录音或声音压缩环节,不免有些失望。为了进一步确认,我播放了几段存储于电脑硬盘内的FLAC,音质竟然也不好,虽然劣化程度不及DCH里所表现的那么严重,但因为我对这些FLAC文件很熟悉,以前播放时肯定没有遇到过类似失真,这才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自己电脑的音频系统上。最终发现了症结所在——因为之前一星期我刚刚把这台电脑的操作系统从Windows XP升级到Windows 7,声卡驱动程序也随之更新到较新版本;一方面这个新驱动让声卡的嗓门变大而且Windows系统默认将声卡输出音量设定在100%,另一方面DCH的声音信号电平恰好又相对比较高,因此导致了削顶失真的出现。当我调低声卡输出,并靠调整功放音量来加大声音强度后,没有再出现失真情况。我猜测,电平较高可能是为了照顾广大用户的硬件设备,毕竟其受众群主要依靠电脑来实现观看和收听,音频子系统的工作指标参差不齐,高电平在通用性上有其可取之处。不过,在某些设备组合上高电平可能导致声音失真、劣化,用户也要注意调节。

    接下来谈谈视频画质,这方面分两部分来评价:首先是拍摄及剪辑质量,然后是不同参数下的收看质量。为了全方位展现演出的画面细节,每次录像制作团队会动用六架遥控高清摄像机在不同位置工作,完全可以满足交响音乐会的拍摄。工作成果体现出这是一支具备专业精神和乐理知识的队伍,画面的重点、镜头的切换基本都与音乐的律动、乐器的变换相契合。特写镜头的画面景深通常较浅,但不知是镜头素质还是压缩过度的缘故,部分场景下拍摄主体之外的成像会有些虚软[用摄影发烧友的话来说就是“焦外不够美观”、“边缘画质劣化”];偶尔也会碰到镜头对焦明显不实造成主体模糊的瑕疵,不过总体来说仍是瑕不掩瑜。

    前面我已经提到过,DCH在播放“Concert Archive”里的录影时,为用户准备了三档画质:L档、M档和H档,最高H档的分辨率达到1280x720,也就是常说的720p。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指标并不出挑,毕竟网络上已经有无数免费电影都能达到了这个清晰度,但从确保数据传输稳定性来说,采用更高分辨率似乎尚没有这个必要。下面有三档分辨率下全屏播放时的画面截图,我们可以发现L档[480x270、0.5Mbit/秒]的画质明显最为模糊、粗糙,而M档[960x540、1.2Mbit/秒]和H档[1280x720、2.1Mbit/秒]在静态对比时则几乎感觉不出明显的差距;但由于码率指标上的差别,在动态播放时我们依然可以明显感觉到H档在清晰度、色彩和流畅感上更胜一筹。在我的19英寸宽屏显示器上,H档画质在全屏播放时所呈现出的整体观感基本达标,但对于使用大屏幕输出的用户来说720p的分辨率可能稍嫌不足。从分辨率指标上来看,DCH的M档和H档已经超越了普通DVD影碟宽画幅下720x480p的规格,实际效果也的确比DVD影碟更精细。

  • 入库曲目和指挥家

    截止本文发布时,虽然在“Concert Archive”里已经拥有146场音乐会,但DCH的库存距离“交响乐百科全书”显然仍有很大距离。由于数字音乐厅项目从2008年开始启动,所以“Concert Archive”里的大部分音乐会实况是2008年以后的录影,其中包括柏林爱乐乐团2008-2009演出季里的33场音乐会,2009-2010演出季里的33场,2010-2011演出季里的36场以及2011-2012演出季进行到目前为止的27场。近几个演出季里,柏林爱乐乐团安排了比较多的近现代作品,因此我们可以在作曲家搜索栏里看到不少相对生僻、新鲜的名字;此消彼长之下,大多数听众心目中的某些经典曲目上演的频率自然也就不高。所以对于口味传统的用户而言,“Concert Archive”的曲目列表中很可能暂时找不到你们所期待的热门作品,譬如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门德尔松的《“意大利”交响曲》、贝多芬的《莱奥诺拉第三序曲》、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等……

  • 可能是为了弥补经典曲目不足的缺陷,DCH把乐团前任音乐总监克劳迪奥·阿巴多在任期间留下的许多杰出音乐会录影也收录入资料库中供用户点播[这部分视频的规格可能有些特殊],其中包括1991年至2002年间的多场除夕新年音乐会、欧洲音乐会、海外巡演和纪念演出[之前基本都已出版过影碟],重头戏是阿巴多2002年率领BPO在罗马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第1-8号[如果不是这套录影,DCH甚至无法提供完整的贝交全集]。当然,柏林爱乐乐团在演出曲目安排上体现出的多元化仍是值得赞赏的,除了那些近现代作品外,我们还能在“Concert Archive”里找到巴洛克音乐、爵士音乐、音乐会版歌剧等;对于欣赏视野宽阔的听众来说,DCH可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在DCH的指挥家阵容中,作为柏林爱乐乐团的现任音乐总监的英国人西蒙·拉特尔爵士[Sir Simon Rattle]登场次数最多,在截止目前的所有146场音乐会里,有51场演出是由他指挥的;其次是他的前任意大利人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共计20场。登台次数较多的客席指挥有伯纳德·海庭克[Bernard Haitink]、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谢苗·比契科夫[Semyon Bychkov]、祖宾·梅塔[Zubin Mehta]、克里斯蒂安·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安德里斯·尼尔森[Andris Nelsons]、尼姆·雅尔维[Neeme Jarvi]以及大卫·津曼[David Zinman]。其他出现过的著名指挥大师还包括:杨松斯、捷杰耶夫、布隆姆斯泰德、布列茨、小泽征尔、杜达梅尔、伊凡·费舍尔、哈农库特、哈丁、贝洛拉维克等名家。至于与乐团合作过的知名器乐独奏家、声乐歌唱家更是不计其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DCH“Concert Archive”里搜索。

    关于付费

    虽然只要注册成为DCH的用户就可以免费收看网站上的部分教育视频和访谈类节目,之前DCH也曾在某些特殊时段向部分幸运网友开放过限时免费体验,但从本质上看它是一项收费服务,网站上有“明码标价”[http://www.digitalconcerthall.com/en/tickets]。

  • DCH提供了两种支付方式:订阅[Subscribe]和购票[Tickets],两者的区别在于订阅会自动续期,但购票是一次性消费。目前DCH的订阅价格为每月14.9欧元[约合20美元],也就是说只要支付14.9欧元之后,你就能无限制享受网站内的所有视频资源;只要不取消订阅,系统每个月会定期从你的银行账户里收取这笔钱;当然用户也可以随时终止,但当月扣除的费用将不退还。购票则分为三种类型:48小时票[期间可观看所有录影资料和一个现场直播]定价9.9欧元[约合13美元]、30日票[[期间可观看所有录影资料和四个现场直播]定价29欧元[约合40美元]、12月票[可观看所有录影资料和现场直播]149欧元[约合200美元],启动时间则从用户使用此票券观看的第一个视频开始的那一刻算起。显然,对于希望成为DCH长期用户的朋友来说,购买年票最为合算[年票的价格比全年的订阅价低]。此外,DCH还允许用户购买使用凭证[Voucher],在价格上并无区别,只不过购买成功后系统会留给客户一个凭证号,使用时只需在指定界面中输入这个号码就行了;Endworld赠予我的48小时体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

    境外用户买票时费用支付是否方便呢?在Endworld赠予我的48小时即将耗尽时,意犹未尽的我又自己购买了一张48小时票。DCH提供了PayPal和信用卡两种支付方式,后者支持包括VISA、Master card、JCB在内的四种主流国际信用卡,我使用一张建设银行龙卡[Master card]顺利实现了支付,DCH的响应速度也很快。在支付过程中我发现,用户要确保自己的用户信息填写完整[完整就可以,不一定要精确],否则可能无法正常支付。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你账户内的票券仍在有效期内恰好你同时又购买了新票券,那么系统会把你购买的时段立即自动叠加进你的账户里,而非人工确认;所以如果你希望先完成支付但票券想留着以后再使用,那么千万不要在选票界面不要点击[BUY NOW]按钮,而应该选择[BUY VOUCHER]。

  • 写在最后

    通过查阅背景资料我得知,经过三年多的发展,DCH已获得了积极的市场反馈,尤其在北美和日本拥有数为众多的忠实用户。对交响乐爱好者而言,DCH本身所具备的吸引力显然是不言而喻的的,当然其中免不了有一些“爱屋及乌”的成分——如果DCH的东家不是柏林爱乐,依托的不是这样一支拥有顶级声望的交响乐团,它是否还会获得市场的认可?答案很难预料。不过,DCH的成功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交响乐团跃跃欲试,希望靠类似的技术把自己的演出舞台拓展到互联网上。而国家大剧院[http://www.ncpa-classic.com/ncpa/index.shtml]、库客网[http://live.kuke.com]等国内网站也相继启动了类似的服务,虽然在放映效果和资源储备方面与DCH还无法相提并论,但起码国人已经在行动。

    以目前的科技手段,网络数字音乐厅固然无法完美复制现场演出的所有细节,但它也有自己独到的优势——让用户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相比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把自家的高清歌剧通过卫星或拷贝搬进电影院和境外剧场的做法,柏林爱乐的方案显然更直接、更方便;虽然对不同的用户来说,各自构建DCH接收平台的成本[包括电脑、回放设备以及宽带网络的费用等等]有高有低,但不出家门便能坐享其成的便捷仍很具吸引力;而对那些拥有现成设备的交响乐迷来说,149欧元的年票也算不上多重的负担。平心而论,DCH目前的收费标准,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都算不上高昂,而且网站上还承诺给予学生票价上的优惠。

    对于大部分中国用户来说,是否值得在DCH上花钱,需要考虑网络接入速度的因素。从我本人的此番体验感受来说,当网速通畅时一切都很美好;而当数据阻滞、播放被频繁打断的时候,即便你选择的是那些流畅优美的旋律,被切割斩断的音乐总是无法让人感受到愉悦、欢欣或美好的,相反还会让你情绪变差;所以如果你打算成为DCH的长期客户,先要确保自己的网络带宽足够给力,最好是4M以上且独享带宽。

    在DCH诞生之初,乐团现任总监拉特尔曾预言数字音乐厅“将是今后的方向”;BPO和DCH的制作团队用他们的工作成果证明了这不是一句口号式的愿景或空洞的宣传广告。相信科技的发展会让柏林爱乐乐团的这项业务在未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伴随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多声道音频输出乃至3D影像都是可以被预见的,届时要求苛刻的发烧友也必然会认可DCH;而且依靠网络传输,交响乐团能够直接面向客户,简单的营销环节无疑更利于控制成本,用户也能随之获益。网络数字音乐厅这类技术虽然尚不足以动摇实体音乐厅的崇高地位[毕竟在声音还原度上要想完全达到现场标准在技术上还有太多瓶颈需要突破],但它对于音乐会影像出版物市场却必然会造成显著的冲击;一旦时机成熟,今后演出方完全可以不再向唱片公司出售任何音乐会实况的录影版权,而是直接通过互联网将节目传送给最终受众,从而将市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到那时候,数字音乐厅可能将是很多人的“唯一选择”。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58.056.067.***
    058.056.067.***
    发表于2020.12.19 17:14:18
    46
    123.151.077.***
    123.151.077.***
    发表于2020.03.15 13:24:31
    45
    175.223.038.***
    175.223.038.***
    发表于2019.11.08 13:04:23
    44
    111.127.168.***
    111.127.168.***
    发表于2019.02.19 17:58:57
    43
    059.039.088.***
    059.039.088.***
    发表于2019.01.02 15:57:19
    42
    124.239.134.***
    124.239.134.***
    发表于2018.10.05 16:31:13
    41
    116.237.212.***
    116.237.212.***
    发表于2018.01.01 17:31:20
    40
    119.136.155.***
    119.136.155.***
    发表于2017.07.16 14:40:22
    39
    058.212.001.***
    058.212.001.***
    发表于2015.05.11 12:37:56
    38
    101.228.005.***
    101.228.005.***
    发表于2014.06.05 22:09:03
    37
    124.231.***.***
    124.231.***.***
    蛋炒饭删除此贴于2012.12.05 20:14:12
    发表于2012.12.05 20:04:29
    36
    124.231.***.***
    124.231.***.***
    蛋炒饭删除此贴于2012.12.05 20:14:00
    发表于2012.12.05 17:20:37
    35
    124.231.***.***
    124.231.***.***
    蛋炒饭删除此贴于2012.12.05 20:13:49
    发表于2012.12.05 12:11:49
    34
    058.248.178.***
    058.248.178.***
    发表于2012.07.11 13:34:26
    33
    116.226.058.***
    116.226.058.***
    发表于2012.06.21 14:07:32
    32
    112.090.196.***
    112.090.196.***
    发表于2012.06.21 09:31:15
    31
    180.118.251.***
    180.118.251.***
    发表于2012.03.13 20:18:36
    30
    价格么,149欧,换成RMB ~1200,一年。对于实在的烧友实在不算啥,随便入个啥入眼的设备都勉强。问题的关键还是网速,天朝的网速对内是提高了,算是把一个大局域网做强了吧。
    发表于2012.03.07 01:08:00
    29
    03
    发表于2012.03.06 22:37:07
    28
    10
    当声音压缩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准,应该充分加以利用,PCM音轨放在网络上毕竟还是太肥了
    发表于2012.03.06 18:31:55
    27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328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