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影系列:一场舒曼式的和解
李梦 于 2019.11.18 15:11:15 | 源自:北京日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0.00/0

与波兰斯基执导的那部盛名在外的电影《钢琴家》相似,德国导演克里斯·克劳斯的《四分钟》同样意在借由天才钢琴演奏者的故事,回溯战争对于人性的磨折,并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微妙关联。

《四分钟》上映于2006年,主人公是一对性情迥异的师生:年近八旬的克鲁格夫人身世成谜,六十年来一直在女囚监狱教授钢琴,近乎隐居,颇富才华却从不过问名利;狱中叛逆女孩杰妮更是天资卓著,却孤傲另类,生活中处处碰壁,见惯满地狼藉。起初,克鲁格夫人虽说亲见这女孩富有潜质,却并不愿意收她为徒,因其性格桀骜难驯甚至张狂,与老师的优雅克制反差鲜明。而后来,随着故事延展,两人因缘际会愈走愈近,才发觉在彼此迥异的外表与行事风格之下,内心竟深藏相似的痛楚:不堪的别离,逝去的爱,以及欲说还休的隐秘心事。

音乐类电影的叙事推进与情绪表达,向来不需要太多台词。很多时候,一曲抵千言。波兰斯基在《钢琴家》中,用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将男主角从生死攸关的绝境中奋力拉扯出来,而在《四分钟》里,影片前半部分的冲突也好、矛盾也罢,都在堆积、叠加,直至最后四分钟杰妮的现场演出时全然爆发并宣泄出来。而触动这一暴风骤雨般场景的,是德国作曲家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

舒曼与钢琴家妻子克拉拉的恋爱与婚姻,时常为后世谈论。两人的相见相识、陪伴及至痛苦分离,比那些悲剧电影中的花开无果更具戏剧性,也更令人感叹唏嘘。这首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创作于两人新婚翌年,彼时经历世事考验而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对未来的想象与期盼,都能在这部浪漫且热情的作品中找见一二。可是,不知是否受到两人后来悲伤故事的暗示,我每每聆听这部作品时,总能在爱与浪漫之外,听到脆弱、忧愁以及难以言说的彷徨与不安。作曲家深谙隐藏情绪之道,笔下乐音看似唯美实则脆弱,旋律转角处,不经意便与忧伤擦肩。就像《四分钟》里的杰妮与克鲁格夫人,在其或桀骜或克制隐忍的表象下,深藏不愿为外人道的深沉心事。

克鲁格夫人鼓励杰妮参加音乐比赛,为她选定的曲目是舒曼这部考验技巧兼具力量的协奏曲。可是,叛逆成性的杰妮从来不满足于仅仅演出贝多芬、舒曼或是舒伯特的作品,哪怕那些曲目已是常演常新的伟大经典。见惯世间悲痛的她,更乐意偏离既定程式,探索黑人音乐等新鲜路向,寻找更奔放的、直抵内心的恣意表达。在片尾四分钟的钢琴演奏中,杰妮起初以优雅并略带哀伤的情绪,诠释舒曼写给新婚妻子克拉拉的爱恋之歌,而后忽然起身,大力拍打琴键、刮擦琴弦,用种种生猛近乎疯狂的举动,挑战原曲、挑战老师,更将整部电影拖入意料之外并高潮迭起的尾声。

奏毕,杰妮起身。这个声称从来不会屈膝向观众行礼的女孩,竟然在一曲终了面向观众席鞠躬致谢,并直直望着台下震惊不已的老师。我想,这个屈膝礼只为献给台下那一人,绝非是将叛逆进行到底后的炫耀,而是借由此曲触及彼此心事并抵达至深理解后的握手言和,像极了电影《爆裂鼓手》最后一幕争闹抵抗之后的静寂。绚烂过后的无声,才尤其震撼。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好文章,感觉有点短
此帖使用ALP-AL00提交
发表于2019.11.18 16:57:25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0196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