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钢琴而生 从DG《肖邦全集》浅谈其作品风格及演绎
李严欢 于 2010.04.25 16:25:20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投稿 | 平均/总评分:09.00/45
音乐史中,像肖邦那样,将整个创作生涯都献给钢琴这一件乐器的作曲家,可谓绝无仅有。而他的那些钢琴作品所涉猎的体裁之丰富、风格之广泛,同样是鲜有人可企及的。这些作品,记载了作曲家由祖国命运的危机、社会环境的变迁和个人经历的波折所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感情体验。同时,他选择了一种含蓄、节制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音乐始终保持着完美的平衡感和分寸感,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让人一听即知的风格。

1810年,肖邦生于华沙近邻的热左瓦·沃拉,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在6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两年后就登台公演了。16岁那年,他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从那时起,无论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中的美声,还是作曲家、钢琴家胡梅尔的音乐风格,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他19岁毕业时,已在钢琴演奏和创作上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830年,肖邦前往巴黎进一步深造,不料却在途中听到了波兰被沙俄占领的噩耗,悲愤欲绝,谱写了多首充满爱国热情的作品。

  • 1831年开始,肖邦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当时那里正是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他在此结识了雨果、海涅、大仲马、李斯特、舒曼、柏辽茨、门德尔松等一大批艺术家。1837年,他与年长自己六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相识并相恋,此后的九年,也是他一生中最稳定的时期,在乔治·桑的关爱和抚慰下,肖邦的音乐灵感不断被唤起,进入了自己创作生涯的高峰,许多优秀的作品也均诞生于此时。1846年后,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感情上的挫折也进一步损害了肖邦的健康,加之处于异族奴役之中的祖国的命运日夜煎熬着他的心灵,使他陷入悲观和忧郁的情绪之中。三年后,肖邦因长期折磨他的肺结核病而去世,年仅39岁。法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的心脏被运回波兰,并撒上了一杯他客居异乡时一直珍藏在身边的故乡波兰的泥土。

    在历经几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后,肖邦的作品仍能一如既往的大受欢迎,他的几乎全部创作今天依然被保留在钢琴家们的节目单中,这又怎能不让别的作曲家羡慕呢?为纪念这位受人热爱、尊敬的伟大音乐家,今年各大唱片公司纷纷推出了各种形式的肖邦作品集,其中以DG公司出品的17张CD组成的《肖邦全集》(编号:477 8445)为重,因为它是真正意义的“全集”,不仅涵盖肖邦所有的钢琴独奏作品、为钢琴与乐队所写的全部作品、为钢琴和弦乐而作的四首室内乐,还包括了如今鲜有人提及的为女高音而作的十九首艺术歌曲,且整套唱片名家云集,许多版本都堪称一时之选。它也并非仅是将DG于1999年为纪念肖邦逝世一百五十周年而出版的那套全集的简单再版,它在版本的选择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让老、中、青三代钢琴家齐聚,同时又以曾在历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摘金夺银的钢琴家为主轴,无疑更全面,也更具权威性。假如只允许我在众多近期推出的“肖邦集”中取其一的话,非此莫属。在此,让我们伴随这些钢琴大家们各具特色的演绎,一起解读肖邦的作品与风格。

  • 整套唱片的前两张收录了肖邦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所有作品,包括由1975年肖邦比赛金奖得主齐默尔曼演奏的两首钢琴协奏曲,以及老一代钢琴大师阿劳与英巴尔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的《把手给我变奏曲》(作品2号)、《波兰咏叹调幻想曲》(作品13号)、《克拉科夫回旋曲》(作品14号)、《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波罗乃兹》(作品22号)。这些均属肖邦早期作品之列。那一时期的作品,音乐中尚未出现深刻的矛盾与冲突,大多优雅、华美,风格纤巧细致,技术华丽辉煌,表现出青年时代的肖邦欢乐明朗的精神面貌和抒情浪漫的诗人气质,充满着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齐默尔曼在担任独奏的同时,还指挥了亲自组建的波兰节日管弦乐团,这是他在1999年录制的新版本。他以极为细腻的手法处理两部协奏曲中的乐队部分,顿显与众不同。阿劳演绎的肖邦向以高贵著称,哪怕是在这几首早期作品中亦不例外。

  • 制造商=HP;型号=HP OJ5500;焦距=0毫米;光圈=F;感光度=ISO;曝光补偿=EV;曝光时间=秒;镜头=手动
  • 肖邦是钢琴叙事曲的首创者,他在这一型式非常自由的曲式中充分展现了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场面,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同样,肖邦也大大开拓了诙谐曲的展开空间,让它真正从交响曲或套曲中独立开去,并容纳格外复杂且深刻的情感内容。他的四首《诙谐曲》可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抒情音诗,富有较强的戏剧性。唱片中,齐默尔曼对四首《叙事曲》的演奏专注而自然,展现出非凡的优雅。1960年肖邦大赛金奖得主波利尼演奏的四首《诙谐曲》则充满了直觉的诗意美感和内敛的高雅风格。

    是肖邦将练习曲这一体裁从“幕后”带到了“台前”,让它成为音乐会的常用曲目之一,他的每一首练习曲,不再是单纯的服务于技巧练习,而是将明确的技术课题与鲜明的音乐形象融为一体。波利尼在1972年录制的这套作品,早已成为钢琴学习者们的范本。这是他所拥有的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无懈可击的完美技巧的最佳体现,他可以在键盘上做出自己想要的一切。难怪鲁宾斯坦在比赛中听了波利尼的演奏后,连连赞叹“他弹奏的技巧,已经比我们评委中的任何一位都要好!”

  • 作为“民族乐派”的先驱,那些伴随着肖邦成长的波兰民间旋律与舞蹈风格,始终给他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代表就是玛祖卡舞曲和波罗乃兹舞曲。肖邦的玛祖卡舞曲被舒曼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是波兰的民族魂,它们充满波兰乡土气息,同时又有着高雅的诗意。同样,是肖邦重新挖掘出波罗乃兹舞曲威武雄壮的特点,并且赋予其宏伟悲壮、洋溢爱国热情的深刻内容。在李斯特眼中,这些波罗乃兹舞曲“将英勇果敢与淳朴结而为一。”欣赏由在1955年肖邦大赛中屈居亚军的阿什肯纳奇在这套《全集》中演奏的57首《玛祖卡》,让笔者想到《纽约时报》一篇评论中对他演奏的描述:“清澈、有灵性、雅致……代表了现代演奏风格的最精彩之笔,也就是说,钢琴家所提供的,不多不少正是音符要说的话。”这套《玛祖卡》,正如此。波利尼演奏的前七首《波罗乃兹舞曲》如实反映出他一贯的严谨、精纯的风格,他在此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执着于原谱的基础上的。

    一直以来,夜曲和圆舞曲都是肖邦作品中最为大众所津津乐道的主题。肖邦赋予了夜曲这一原本有着浓浓的沙龙气息的小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意境,他那与生俱来的对钢琴音色的敏感和对钢琴技巧的创造力,在这些夜曲中尽显无遗。肖邦的圆舞曲虽难以与舞蹈相配,不过却很是生动的表现出圆舞曲的神采,也因此它们被称为是“灵魂的舞曲”。《全集》中选入了葡萄牙女钢琴家皮雷斯录制的全套《夜曲》,她的演绎不仅充满诗意,也在琴键上再现了肖邦热爱的并融于自己的每一首夜曲中的美声风格,为这些具有贵族式感伤气质的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阿什肯纳齐演奏的《圆舞曲》则有着敏锐的感情、如歌的线条和灵活的分句。

  • 两位年轻的新秀——分获2000年、2005年肖邦大赛冠军的李云迪与布莱哈兹,分别演奏了肖邦的四首《即兴曲》和全部《前奏曲》。正如肖邦传记作者哈聂卡所言,这些《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着一贯的形式,看来似是自由、独特,却可以感受到结构上的严密。”李云迪演奏的这四首作品流畅、美妙。在肖邦手中,前奏曲是一种不确定的体裁,它有时像夜曲、练习曲或玛祖卡,有时又似诙谐曲、叙事曲或葬礼进行曲,不过这丝毫不妨碍作曲家将它们组成一部连贯的大作品,让这些乐思简洁、形象鲜明的小品在自己的创作中独放异彩。对此舒曼曾称赞道:“其中每一首都清晰的被刻上肖邦的烙印,我们在独特的停顿中认出了肖邦,在猛烈的呼吸中认出了肖邦,他拥有那个时代最大胆、最骄傲的诗人之魂。”布莱哈兹在演奏中显露出远超过自己年龄的成熟。他在尊重音乐形式的同时发掘出尽可能多的细节,琴声似闪烁着粼粼波光,这些即刻让笔者感受到一种来自作曲家与演奏者间的强烈的精神共鸣。如此感情内敛、富有章法的肖邦作品诠释,自是使现场的评委和听众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肖邦一生曾写下三部奏鸣曲,学生时代所作的《c小调第一奏鸣曲》(作品4号)如今几乎已被人遗忘,若不是此《全集》中收录齐尔伯斯坦的演奏,恐怕难觅踪影。波利尼演奏了后两部奏鸣曲。《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作品35号)因其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而成为三首中最著名者,它后来被用于作曲家本人的葬礼上,如他的另一位传记作者卡拉索夫所言:“只有灵魂中回响着整个民族哀痛的肖邦,才能写出这样的葬礼进行曲。”与之相比,五年后完成的《b小调第三奏鸣曲》(作品58号)不仅规模更为壮大,在结构上也得到了更有机、紧密的统一。

  • 除以上这些肖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体裁外,作为《全集》,另一些贯穿作曲家一生的如:《降E大调回旋曲》、《C大调波莱罗舞曲》、《降A大调塔兰泰拉舞曲》、《A大调音乐会快板》、《f小调幻想曲》、《降D大调摇篮曲》、《升F大调船歌》等精彩之作同样必不可少。自然,我们还要感谢齐尔伯斯坦与乌格尔斯基两位钢琴家,及女高音兹曼特卡与钢琴家马蒂奴这对搭档,他们录下了一些“拾遗”性质的作品,包括一些早期作品、遗作,还有珍贵的肖邦根据波兰民间音乐素材所创作的十九首歌曲。他们的努力,也让这一“全集”更名副其实。

    大提琴或许是钢琴之外最能令肖邦心动的一件乐器。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他曾先后写下四部含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作品,分别是: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的《引子与华丽的波兰舞曲》(作品3号)、《协奏曲风格的大二重奏》,为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作的《g小调三重奏》(作品8号)以及被视为他留在人间的“天鹅之歌”的《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65号),数量虽不多,但已属破例。这应与他一生中结交的两位高水准的大提琴家朋友不无关系。当肖邦还未离开自己的祖国时,就与同样生活于华沙的、那个时代最受尊敬的大提琴家约瑟夫·马克交往甚密,而当他初到维也纳后,又结识了法国大提琴家弗兰克姆,并终生引为知己。在他早期所写的《引子与华丽的波兰舞曲》中,我们已可以听到很多典型的“肖邦式”的音乐语言,他那高雅的情趣和娴熟的写作技法都是毋庸置疑的。在创作《g小调奏鸣曲》时,肖邦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体力也明显不支,但为表达对在这期间常去探病、与之谈心的挚友弗兰克姆的谢意,肖邦还是写下了这部题献给他的作品,并与好友合作首演。在《全集》的独奏作品部分中露面不多的1965年肖邦大赛桂冠阿格里奇,在此与大提琴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一起为这两首作品带去一份成熟的魅力。

  • 关于肖邦作品的演奏,1932年赢得肖邦国际比赛金奖的前苏联钢琴家乌宁斯基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虽然作曲家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但通过研究乐谱,我们却不难发现它——这里的每一个音符都会留下作曲家的思想,钢琴家们应该像一位翻译那样,通过一次又一次不断深入地探索对其加以呈现。”而这套《肖邦全集》中多数音乐家的演绎,正是对此话最好的回应。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69.197.***.***
    069.197.***.***
    14
    027.151.***.***
    027.151.***.***
    不管是初接触CHOPIN者还是深爱着他的钢琴作品者
    该文都不能错过啊!
    发表于2013.06.18 17:31:26
    12
    李云迪大师在EMI的夜曲最近不怎么收欢迎
    发表于2010.05.05 10:59:33
    11
    03
    大师啊
    发表于2010.05.04 09:48:53
    10
    03
    9
    SOOMAL一直以来对这些音乐巨人的介绍让我打开眼界,现在完全沉迷了,谢谢。
    发表于2010.05.01 17:50:40
    8
    03
    发表于2010.04.26 21:03:22
    7
    03
    发表于2010.04.26 15:06:09
    6
    发表于2010.04.26 11:02:35
    5
    03
    发表于2010.04.25 20:45:54
    4
    03
    发表于2010.04.25 18:00:22
    3
    仅这一套17CD就够我等笑话很长时间了。
    发表于2010.04.25 17:33:53
    2
    03
    发表于2010.04.25 16:42:27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5182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