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合唱团版《卡路里》:认认真真地“娱乐至死”
刘小波 于 2020.07.22 12:21:16 | 源自:音乐周报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10.00/30

近期,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改编的歌曲《卡路里》突然蹿红,成为爆款。通过大众媒体的推广以及受众的“自来水军”效应,歌曲几乎触碰到每个人的耳膜,响彻在所有人的周围。在艺术分赏的时代,为何还有一款受众口味如此趋同几乎重叠的作品?改编版《卡路里》充分利用前文本优势,深深抓住当前环境中受众敏感的神经,多重热点叠加,加之近来爆款流行歌曲太少,在大众传媒的运作下,《卡路里》成为一个宠儿也算是水到渠成。

  • 利用前文本优势让受众捡起“回忆杀”

    意义并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一个流行音乐作品的声音之中,还借助表演者在演出过程中指涉的其他音乐和媒介。音乐产业进行的众多宣传活动不停地谈论早期的流行文化现象,或者是向他们致敬。这种致敬,既是对前文本的尊重,也是对前文本优势的开掘利用。翻唱改编是典型的前后文本关系。歌曲是重复的艺术,每首歌曲都可以不断翻唱,形成诸多版本。

    具体来说,歌曲《卡路里》有两大前文本,一是它本身就是较为流行的歌曲,作为电影《西红柿首富》的插曲由当时刚刚出道的中国第一女团“火箭少女101”原唱,从开始就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作为魔幻神曲流行了一段时间。二是此次翻唱的主体彩虹合唱团,曾打造出不少知名歌曲。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最初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学生自发组织成立,后逐渐吸收社会各界的合唱爱好者,发展成为一个青年音乐团体。《感觉身体被掏空》《我喜欢》《春节自救指南》等,都是他们曾经打造的爆款。两者结合,前文本优势就更加明显。

    流行音乐是一种代际感极强的艺术形式,前几年流行的歌曲在当下听来恍如隔世,但也有其永葆青春的砝码。怀旧是文化产业屡试不爽的砝码,“回忆杀”能感化大部分人,哪怕在这里,时光仅仅过去两年而已。前段时间周杰伦发布新歌也火热了一阵,这也是前文本优势的缘故。受众本身对自己熟悉的东西就有一种额外的认可度与接受度。

    同时,改编版《卡路里》也是蹭热点的杰作。时下可以说步入了热搜文化时代,任何东西需要跟着热点,大众文化尤其是这样。改编版《卡路里》搭上了《创造营2020》这班车,因为这是当前热度较高的娱乐节目,本身的流量极大。热门歌曲、热门节目、热门演唱主体,多热点叠加,爆款自然炼成。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源于爆款歌曲太少,海量的歌曲不易打捞出精品力作。

    蹭上热点帮受众替代选择

    当下流行歌曲生产规模极大,可谓产能过剩,但是并没有多少爆款歌曲诞生,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受众面对庞大而海量的歌曲不知道从何下手,选择过多,其实也意味着没有选择。当代社会选择幅不断拓宽,就流行音乐而言,歌曲每天更新,歌星不断增加,曲库中的曲目数以亿计,听众的选择困境与选择焦虑也出现。当自己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他人的指引,当代社会成为一个他人引导型社会,个体成为单轴人。

    依靠他人的意见进行选择是一种替代选择。具体而言,听众依据所属粉丝群的喜好、名人大咖、媒体推送来选择收听内容。通过播放平台的精选歌单、选秀节目、影视使用、公众号推介、音乐APP、朋友圈分享等来选择音乐。这种替代选择让传播从积极受众再度滑向消极受众,成为注射模式。

    表面上看,个体选择更多更广,其实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个体反倒没有选择。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伪个性造成了听者听觉的衰退,于是对音乐失去了鉴赏能力,只能跟随媒体、跟随大众,由他人引导、他人选择。媒介信息的泛滥导致选择焦虑,面对的选择轴宽得无法掌握时,作为选择主体的自我,反而会被困在一种自由漂浮的状态,很容易接受他人给予的选择提示。媒介信息很多时候经过了“意见领袖”的选择才到达受众,并且很多时候受众依赖意见领袖的话语权。就算是自媒体传播,也需要依托于网络中的活跃人士和意见领袖,借助这些人际关系制造话题,实现传播。

    在当下,某一首歌曲的蹿红完全是一种典型的营销事件,媒体定调,受众参与,滞后推动。各种热点看似是大众搜、捧出来的,其实是大众媒体刻意为之,明显是一种滞后循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关注的热点,在关注之前已经是热点了,受众只是加码了而已。那些大众媒体不想让受众接触到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热点。这在流行音乐产业中最为明显。

    这种替代选择,说到底还是基于粉丝文化和粉丝经济。粉丝是娱乐经济的基础,但完全依赖粉丝终会导致泡沫的破灭。因为不培养出受众的真正品味,就需要大量的产品去“试错”,直到找到合适的那一款。大量的流行音乐以及娱乐节目就是“试错”的结果。偶尔诞生的爆款,是金字塔底端无数产品堆积起来的。

    励志歌曲的外表触碰了受众敏感神经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外因,只有歌曲真正打动受众,才会在大众媒体退出后持久保持其热度,《卡路里》就是这样一种抓痒痒式的作品。媚雅、青春励志、有诚意套路等,都能挠到受众的痒处。

    彩虹合唱团走的媚雅路数,就是用古典的形式来演绎通俗作品,比较注重作品的艺术性。无论是编曲还是歌词,此次改编都有一定的提升,可以说经历了从“肉体”到“灵魂”的转变。原版歌曲曲风轻快活跃,歌词围绕当今社会女性最在意的减肥为主题,生动搞笑地演绎了女生们面对美食时为了保持身材必须割舍的心情。而改编后的歌词,充满了浓郁的辩证意味和哲理色彩,“卡路里”也成为一个深邃的意象(其实也是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同时,改编的时候较为隐秘地提升了歌曲的艺术品味,比如加入古典音乐片段、舞台展示参照名画《最后的晚餐》等。这些歌曲自身的艺术品质,保证了营销运作的大前提。

    改编版《卡路里》描述了女团成名拼搏几年共同燃烧的青春和经历,结合着台下女团成员的热泪盈眶,受众也被成功带入了。在这里,流行歌曲的励志功能展现无遗。

    励志是现代社会压力之下人们自我安慰的一剂良药。在商业时代,励志本身作为一种商品被销售,各种励志讲座、课程持续火爆,各种励志类心灵鸡汤文占据着图书市场的销量榜,都说明我们对它的需求。励志是音乐创作的一大主题,很多人听歌不只是听歌,还需要从歌声中找到力量。尤其是在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困扰的当下,《卡路里》既是让大家认清现实,也是一种心灵抚慰式的鼓励。

    改编版的《卡路里》并没有改编歌曲的本质,只是碎片文化时代一种挪用拼贴的编码策略。借用“程序正义”的说法,他们只是将过程“合法”化了,也可以说是认认真真地“娱乐至死”——因为在细节处理上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这些东西说到底是提供消遣娱乐的手段而已。

    彩虹合唱团始终在借助古典音乐这一高雅艺术的模式,会不会如同《声入人心》那档古典音乐娱乐节目一样,只是个幌子呢?虽然随着《声入人心》的播出,一些古典音乐剧的经典曲目会被广大听众搜索聆听,美声唱法也会被拿出来讨论,但是电视上的古典音乐与真正的剧场古典音乐有着多远的距离呢?古典音乐的发展涉及的问题和因素太多了,即便是在西方社会古典音乐也面临不少问题,而且最开始,西方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也是经过多机构合作培养出来的。再往深处去说,当观众获取资讯、娱乐消费,甚至接触古典音乐都仅仅是依靠电视机或者一个民间合唱团的时候,是公共服务没做到位,还是消费降级的必然?极其简单的道理,极其质朴的情感,极其通俗的歌曲,却需要“高雅”艺术这一形式来捅破那一层窗户纸。而如果受众对此还过分痴迷,那就不仅仅是消遣或励志,而是催眠了。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80.140.***.***
    180.140.***.***
    作者是为彩虹合唱团打广告来的吧
    此帖使用iPhone提交
    发表于2020.07.23 12:06:20
    3
    180.140.016.***
    180.140.016.***
    发表于2020.07.23 12:04:42
    2
    116.055.072.***
    116.055.072.***
    发表于2020.07.22 23:40:05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1451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