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肖斯塔科维奇,让人心颤!
袜子 于 2019.08.26 11:57:05 | 源自:微信公众号-音乐之友 | 版权:转载 | 平均/总评分:08.57/60

在苏联时期,苏维埃向世人献上了两位伟大的作曲家,一位是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另一位就是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2019年8月9日是肖斯塔科维奇44周年冥辰,谨以此文以表纪念!

仅交响曲体裁来说,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共谱写了15部交响曲,而他的第一部交响曲在19岁时就已完成。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因为他通过音乐已经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他以一种罕见且充满矛盾的力量,给自己的创作打上了深刻的个性烙印,而这种个性不仅是一个作曲家和艺术家的个性,而是一个对世界上所发生的的一切都十分敏感的人的个性。

他的音乐不仅讲述他的个人得失和命运,而且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重大社会震荡。他用音乐表达了最为细腻的个人情感与深邃的心理活动、幽默与讽刺,矛盾与冲突,还有史诗般的宽广与悲悯。

在音乐创作上,肖斯塔科维奇从未放弃过遵循传统。他特别喜欢并尊重19世纪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他在《第十一交响曲》和《第十四交响曲》等作品的创作中,充分运用了穆索尔斯基的歌剧创作和室内乐创作传统。

肖斯塔科维奇还特别崇尚巴赫,他的很多交响曲都是受到了巴赫的影响,比如他的第五、六、七、八号交响曲。他还继承和发扬了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创作传统,以及柴科夫斯基的抒情交响曲传统。另外, 他也借鉴了马勒的某些创作特点。

在研究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的资料中,曾出现了几十位世界各国、不同时代作曲家的名字。肖斯塔科维奇年轻时还酷爱文学,果戈里、左琴科、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莎士比亚等作家对他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肖斯塔科维奇极具创新意识,他开创了新型的音乐形象,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了音乐体裁与形式,但是他在音乐中展现的开创性,在当时苏联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下,遭到了很多非议,在音乐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有人指责他犯了现代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作曲家曾一度深受这些指责和非议的困扰。

肖斯塔科维奇于1962年正式成为一名苏共党员,他还是苏共二十三大和二十四大的代表。肖斯塔科维奇是苏联第一位成为党务和国务活动家的作曲家。

  • ——青少年时代——

    第一交响曲

    这部作品构思于1923年,在1926年5月首演。这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毕业考试作品,年轻的作曲家即将结束音乐学习生活,成为一名独立创作的艺术家。

    作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充满了苏维埃革命的气息,这是肖斯塔科维奇自幼就开始接受的气息,其中充满了一个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音乐中有激情、有理想,同时还充满了幽默、讽刺和戏剧色彩。这部早期作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些地方有时会出现辞藻华丽和风格前后不一致的现象,但无论如何,肖斯塔科维奇的作曲技术已经非常扎实。

    ——探索发展之路——

    第二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交响曲》完全不同于《第一交响曲》,但这两部作品只相差两年时间。那个沸腾的时代、社会变革和大转折的时代与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经历引起了他在创作上的急转弯。

    肖斯塔科维奇对自己的作曲天赋有所怀疑,他感觉到自己被学院派的锁链束缚着,追随风气和盲目模仿他人的作风正在侵袭着他,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然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他并没有找到能完全成为“他自己”和真正符合艺术标准的创作之路。

    《第二交响曲》的全称是《献给十月革命的第二交响曲》,交响曲的终乐章是一段合唱,歌词取自苏俄诗人别济缅斯基的诗歌。这是苏联国立出版社音乐部宣传处为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的订单。这首作品中也有诸多新颖之处,在配器方面如实反映了社会大动荡的猛烈。

    但这首作品中的创作性探索被认为有“左翼”倾向,在反对“形式主义”的斗争中遭到了严厉批评,甚至被禁演。

    第三交响曲

    1929年,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第三交响曲》,标题为“五一”,这是一部为乐队和合唱团而创作的作品,歌词取材于基尔萨诺夫的诗歌,首演日被安排在列宁纪念日。

    肖斯塔科维奇一直对自己的创作风格进行探索,与《第二交响曲》不同,他对已经使用过的抽象音乐结构的效果产生了疑虑,所以在这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民族性和歌唱性,并紧密结合进行曲、苏联大众歌曲,还带有明显的清唱剧旋律特点。但这部作品并不是肖斯塔科维奇最有代表性交响音乐,他在《第四交响曲》之后的交响作品里,才真正找到了“自我”。

    第四交响曲

    1935年9月,肖斯塔科维奇着手谱写他的《第四交响曲》,但是这部作品却在完成25年之后才与观众见面。

    因为歌剧《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又叫《姆岑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这部作品,肖斯塔科维奇在1936年遭受到严厉的批评,指责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这种指责对作曲家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这些批评也导致肖斯塔科维奇备受冷遇,社会各界对他也开始产生反感。所以肖斯塔科维奇取消了本应该在1936年举办的《第四交响曲》的首演。

    《第四交响曲》是他创作的第一部可以称为交响悲剧的作品。当你聆听这首作品时,总能感到艺术家精神力量释放出来的巨大紧张感、高度集中的探索思想和永不熄灭的似火激情。

    第五交响曲

    在《第四交响曲》完成不到一年之后,肖斯塔科维奇便开始谱写《第五交响曲》,并于1937年11月在列宁格勒举行了首演。

    肖斯塔科维奇曾对记者讲述他的这部新作:“这首作品讲的是个性形成的问题,我认为,人及其自身所有的感受就是这部作品构思的中心。”在《第五交响曲》中,作曲家丝毫没有减弱悲剧对比的鲜明度,他不断采用各种不同的创作原则,来体现人的内在冲突、不同情感和欲望之间的斗争。

    《第五交响曲》巩固了肖斯塔科维奇在国外音乐界的名望,尽管他在此之前就已经拥有很高的声望,而他当时还不到30岁。

    第六交响曲

    1939年11月,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六交响曲》在列宁格勒举行了首演。与《第五交响曲》相比,这首作品没有过于复杂和多层次的音乐思想,但它同样拥有很高的价值。

    有人说《第六交响曲》是一部“被截断的套曲”,作曲家没有谱写第一乐章的快板乐章,而是直接从慢板乐章开始,然后是谐谑曲和终曲。慢板与后两个乐章形成对立,有人认为作曲家运用了死与生的两极对比主题。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四、五、六交响曲集中表现了30年代的社会环境和民众的心理状态。

    ——战火纷飞的年代——

    第七交响曲

    1941年12月,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第七交响曲》,在莫斯科演出这部作品时,突然响起空袭警报,但是没有一个人躲进防空洞。当天,《真理报》发表了一篇肖斯塔科维奇的文章:“我把自己的《第七交响曲》献给我国反法西斯的斗争和参与斗争的人民,献给我们即将取得的胜利和我的故乡——列宁格勒。”

    《第七交响曲》中反映的是法西斯主义反人文的兽性与人道主义世界观之间的激烈对抗,用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话说:最终人性战胜了兽性,所以这是一部“献给人类胜利和享受胜利的人们的喜悦的交响曲”。

    这部作品中有一段“敌人入侵”的插曲,是以小鼓敲出的极其暗弱而神秘的声音开始,描写敌人的主题以这种压低而柔暗的声音表现,貌似有意识不使人感到害怕一样,肖斯塔科维奇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纳粹灭绝人性的残暴本性,这种手法赋予形象讽刺和怪诞意味。

    指挥家库谢维茨基认为:《第七交响曲》宽阔而深远,充满人性,完全可以与贝多芬人性化的包罗万象的特点相媲美。与肖斯塔科维奇一样,贝多芬也出生在世界动乱的时代……

    第八交响曲

    1943年,肖斯塔科维奇在伊万诺沃郊区的一间小屋创作了《第八交响曲》。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两部最具悲剧色彩的作品之一,另一部是他多年之后谱写的《第十四交响曲》。1945年,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国葬上,就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作曲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部作品中,我试图表现人民的疾苦,力图真实反映恐怖战争给人们造成了极大悲剧。

    ——新的彼岸——

    第九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在1945年春完成了这首作品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和展开部,然后便中断了谱写工作。所以这部作品后半部分的创作构思已经远不同于原来的构思。

    这部作品的篇幅并不长,但是缺乏肖斯塔科维奇交响音乐典型而深刻的冲突性,像一部抒情式的喜剧作品。或许作曲家为了摆脱与战争有关的悲伤和压抑,故意暂时把注意力放到了快乐的、引人发笑的情感和抒情方面,但是,他已经无法再写那种从头到尾都是充满光明和平静的作品了。

    从创作意义上讲,这首作品不是作曲家的重点作品。

    第十交响曲

    在战后和平的生活环境下,他仍然经常回忆刚刚过去的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年代,也时常为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灾难感到不安。

    《第十交响曲》是一部对过去创作探索的总结性作品,这部作品离《第九交响曲》相隔近八年时间。

    人是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的主要主题。同样地,在这部作品中,音乐表达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冲突和紧张气氛,这是全世界人民正在经历的冲突和紧张。

    第十一、十二交响曲

    《第十一交响曲》又名“1905年”,是专门为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4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交响曲。《第十二交响曲》又名“1917年”,是肖斯塔科维奇为纪念列宁而创作的。这两首交响曲都是标题性作品。

    这两部作品在音乐思想及其创作风格上都达到了统一,这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创作中还是第一次。在他以往谱写的音乐作品中,表现人民的革命热情的内容从未占据过如此重要的地位。

    第十三、十四交响曲

    这两首作品是肖斯塔科维奇分别于1962年和1969年创作的,这两部交响曲都是多声部声乐交响曲,体现了作曲家对交响音乐与声乐体裁融为一体的巨大兴趣。

    交响曲的音乐里既有清唱剧的特征,也有歌剧对交响音乐的影响。

    在《第十三交响曲》中仍然描写了关于人的命运以及灭绝人性、摧残人类生命的残忍恶势力。肖斯塔科维奇选用了叶夫图申科的诗歌《娘子谷》,还选用了他的《幽默》《在商店里》《恐怖》《追名逐利》,用音乐将这些没有直接内在联系的诗歌谱写成完整的交响曲。

    《第十四交响曲》的歌词选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诗人创作的诗歌。包括: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卡、法国诗人吉奥姆·阿波利奈尔、俄国诗人威廉·丘赫尔别凯、奥地利诗人赖纳·马利亚·里尔克。这部作品向听众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形象、画面与形象。这是一个多侧面、多变幻和五彩缤纷的大世界。

    这些诗歌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整首作品由11个乐章组成,与我们常见的交响曲式很不一样,每个乐章都特别短小。尽管这仍然是一个悲剧作品,但是它在鼓励人们继续活下去。

    除了第五、七、八之外,《第十四交响曲》也属于当代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第十五交响曲

    在写完两部标题交响曲(第十一、十二)、两部声乐-器乐交响曲(第十三、十四)之后,肖斯塔科维奇于20世纪70年代,他生命的晚期,创作了最后一部交响作品《第十五交响曲》。

    《第十五交响曲》吸收了肖斯塔科维奇交响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特点,即音乐的悲剧性、尖锐的矛盾与冲突性、黑暗与光明之间最大限度的对比。这部作品中引进了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中的进行曲主题,以及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命运主导动机。

    在肖斯塔科维奇所有的15部交响曲中,始终有一名无名的“英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无名英雄就是肖斯塔科维奇本人,同时又是现代人的集合形象。

    我们在他的《第一交响曲》中第一次遇见了这位无名英雄,在《第十五交响曲》中告别了英雄。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03
    肖斯塔科维奇的15部交响曲还真的没有完全听完,只听过七、八部左右!
    有时间要全部听一下。
    发表于2019.08.30 21:25:57
    8
    180.157.156.***
    180.157.156.***
    发表于2019.08.27 11:24:06
    6
    222.247.104.***
    222.247.104.***
    发表于2019.08.27 08:46:11
    5
    124.074.161.***
    124.074.161.***
    发表于2019.08.26 14:26:48
    4
    059.063.225.***
    059.063.225.***
    发表于2019.08.26 14:22:54
    3
    03
    发表于2019.08.26 13:39:05
    2
    060.022.141.***
    060.022.141.***
    发表于2019.08.26 13:38:26
    1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821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